黑龍江日報10月12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環保局高級工程師張大康發明的『含水率為80%以上的污泥在制備型煤中的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技術為實現國家規定的兩年內所有污水處理廠必須解決污泥處理問題的目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
目前,我國多數城市都配備了污水處理設施,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藝是城市污水廠最廣泛使用的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地說,就是微生物『吃掉』污水中的有機物,使污水變成乾淨的水。在這一過程中,失去活性的微生物『屍體』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餘污泥』。經過濃縮和脫水處理後的剩餘污泥,含水率也只能降低到80%,這時的污泥呈『大醬』狀態,經年不乾,細菌孳生,散發惡臭。全國每天產生含水率80%以上的污泥達到17.5萬噸,城市剩餘污泥處理至今處於空白狀態,『二次污染』現象嚴重。
為此,2010年11月26日,國家環境保護部下發《關於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污泥處理設施建設。《通知》明確要求,污水處理廠新建、改建和擴建時,污泥處理設施應當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運行。不具備污泥處理能力的現有污水處理廠,應當在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兩年內建成並運行污泥處理設施。
該專利技術是將含水率80%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直接制成生產型煤的專用粘合劑,用於制造真正適合燃用的不規則活性型煤——人造塊煤。由於資源化利用了污泥,不僅徹底治理了水污染,又克服了人造塊煤這種潔淨煤技術產品生產的成本瓶頸,為治理煤煙型大氣污染提供急需的質優價廉的潔淨煤,並給潔淨煤生產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哈爾濱電站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和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出具的報告顯示,鍋爐燃用不規則活性型煤比燃用原煤的鍋爐效率提高4.73%,大渣可燃物含量降低3.0%,節煤率6.24%;煙氣排放達到國家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