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顧碩
金秋十月,三江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滿載收獲、滿載歡欣,建三江管局圍繞領跑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創先爭優,讓黨旗照耀三江大地。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管理局,每年生產的糧食,如果每天用一輛專列外運,5年也運不完。
一個只有20萬人口的管理局,在不足十年內推出了3個全國勞動模范,6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一個全國種糧標拴,一個全國道德模范。
一個在中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管理局在中國現代化大農業上創造了12個全國、乃至全世界之最。
這些個看似不可能的事實來自於一個堅強的中流砥柱——建三江管理局黨委。就是這個黨委帶領全局500餘個基層組織,12000名黨員,20萬人民群眾,在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上創造了不朽傳奇。
|
建三江管局黨委在創先爭優中進一步開展『黨建模范區千裡示范帶』特色黨建品牌,以管局為中心,分別與前哨、八五九、勤得利、鴨綠江大興五條公路乾線,串聯15個農場,打造1500裡的黨建示范帶,在示范帶上培植大五黨建特色板塊、10個黨建示范基地、100個黨建工作特色示范點、200個黨員發展現代農業示范戶,2000個綠色米都黨員先鋒崗。推進了全局政治、經濟、社會的大融合、大發展、大跨越。 今年上半年,全局實現生產總值19億元,同比增長50.8%;實現工業增加值7.5億元,同比增長114.3%。讓全管理局20萬人民切身感受到創先爭優活動帶來的巨變。
『黨建示范點建設只是一個點的建設,如果就示范點抓示范點,很難有綜合的收效。』建三江管局黨委委員、組織部長牟秀玲說。
分局黨委根據三江的實際,遵循『由點及面,多點成區,連區成帶』的原則,首先精心培植一批黨建示范點,然後依托黨建示范點,規劃建設黨建工作示范區,再通過示范區連接形成黨建工作示范帶。從西至東,依次培植了局直鐵南開發區『兩新』組織、局直街道、社區區域化大黨建格局、洪河農場城鄉一體化、七星農場黨建載體建設、勝利農場公推直選基層黨務乾部及民主選舉管理區行政乾部等五大黨建特色板塊。
|
黨建模范區千裡示范帶一經形成,立即『開花結果』,青龍山農場就是最好的證明。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之初,青龍山農場黨委就把為老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作為一項硬任務,切實抓在手上。經過青龍山農場黨政一班人的深入調查,他們找到了發展相對緩慢的癥結。找到病因,青龍山人敢於對癥下藥,因『人』施治。在今年農場職工代表大會上,他們提出了『建設寒地黑土第一稻,打造白樺新城青龍山』的目標。於是,他們大力發展優勢種植業,今年實現旱改水7.04畝,將以新增15.3%的面積,為農場和農戶做出增效400多萬元的貢獻。
|
八五九農場葛柏林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示范戶』,他棄官辦起開放性家庭農場在整個管局可謂家喻戶曉,該家庭農場黨支部於2004年7月1日成立,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高支部凝聚力。創新推行綠色養老制度,2年內植樹10萬株以上,並實行了林權分解,現在在這裡工作的職工每人有1萬株養老林。葛柏林家庭農場黨支部,通過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加強載體建設,修建了300平方米職工宿捨,建立了籃球場、乒乓球、臺球室,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
全省十佳農民工、洪河農場七區主任張士奎,總局優秀共產黨員徐元林,勤得利農場優秀共產黨員康金環,八五九農場全國十大種糧標兵葛百林……這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黨員示范戶使整個示范帶上的典型涵蓋各個領域,讓不同類型黨組織、不同行業黨員都能找到學習的目標、趕超的對象。
道路寬了,街區淨了,房屋高了,汽車多了,腰包鼓了,百姓笑了……在創先爭優的熱潮中,建三江人們了解到什麼是物質生活的富足和精神食糧的殷實,讓人們真切感覺到耕作在廣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現代化城鎮裡。
建三江管局黨委書記陶喜軍表示,管局黨委將結合三江的實際,圍繞著發展,圍繞著和諧,圍繞著為基層百姓服務抓創先爭優活動。抓整體搬遷之後,生產生活服務的配套,做好相關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抓扶低共富,鼓勵諸多地管理人員、種地大戶讓出了一部分土地,給那些資源相對比較少的農戶,從而增加他們的資源和效益,強化各級組織為基層百姓服務的意識。促進發展,促進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