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甘南農民種田不靠天
2011-10-14 09:44:14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康勝 胡曉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14日訊 『臨近秋天的時候,氣溫較高且降雨偏少,如果靠天不澆水增產,玉米畝產怎麼也達不到1350斤,大豆畝產400斤,水利設施太重要了。』中興鄉農民李大軍說。

  近年來甘南縣通過全力發展節水灌溉,使農民迎來一個又一個豐收年。金秋時節,記者來到甘南縣采訪,路過田間地頭,滿眼豐收景象,與農民朋友交談,聽到最多的就是節水灌溉這個詞。的確,水是農業的命脈。

  在興十四鎮興武村,記者碰到剛剛收地回來的高守鵬,他向記者介紹,今年,他家種了30畝綠豆,一畝地平均能打250斤,要按照去年的價格看,一畝地能收入1000多元。問起今年的年成,高守鵬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俺們興十四鎮是沙土地,不怕澇,但怕旱,開春一個來月沒下透雨,大家伙都急壞了,好在村裡家家都有噴灌,可以自己澆地。俺家除了這30畝綠豆外,還外包了75畝地,種的是玉米、黃豆,最旱那陣子一連澆了十多天,總算是沒耽誤莊稼長,現在看,收成比去年還要好一節。』甘南縣興十四鎮地處縣城以東,屬平原地區,土層相對較淺,多為沙土地,地下水豐富。因此,這裡的農田機電井遍布,農民幾乎家家有噴灌,許多種糧大戶家裡灌溉設備都有兩三套,為的就是遇到旱季可以用柴油機抽取地下水灌溉。臨走時,高守鵬告訴記者,雖說眼下柴油價格貴了,用噴灌澆地成本上來了,但跟收成比較起來還是劃算的,種地水太關鍵了,正如農諺所言:收多收少在於肥,有收無收在於水呀。

  采訪中我們了解到,近幾年,甘南縣在發展節水灌溉的同時致力於大型水利設施建設,今年年初,他們利用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全國節水灌溉示范縣建設的有利時機,大搞大型節水噴灌建設,全縣先後有27處大型噴灌工程竣工。眼下,全縣大型噴灌有效灌溉面積已達到1.9萬畝。該縣興十四村擁有大型自走式噴灌設施,能夠根據需要適時啟動,無需人工看管,日作業量可達1000多畝,該村現已擁有各式大型噴灌設備40多臺套,已經能夠滿足種植業生產需求。

  甘南縣長山鄉向陽村農民張玉雙腦瓜十分靈活,前幾年在海南打工時見人家應用膜下滴灌技術種田,一次性投入雖然大,但可以連續多年使用,連年收益,而且保水增產效果十分明顯,為此,他把這種技術帶回家,試著搞起了膜下滴灌。沒想到當年就看到了好效益,他家的玉米比別人家一畝地多打200多公斤,創造了畝產1100公斤的紀錄,前期投入當年就回了本。為了普及這種節水灌溉技術,甘南縣大力宣傳引導,積極出臺扶持政策,現在不光是長山鄉向陽村,其他鄉鎮許多農民也紛紛采用這種灌溉技術。這種灌溉技術在全縣以每年2萬畝以上的速度遞增,種植業生產節水增收效果十分明顯。為了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甘南縣又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把資金重點投放。全縣新打機電井427眼,完善了27處配電設施工程,全縣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萬畝。有了這些水利設施做保障,甘南縣農民已經基本擺脫了過去靠天吃飯的歷史,種植業生產連年喜獲好收成。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