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把殘疾人致富的希望種在大棚裡
2011-10-14 10:11: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夏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兆成在溫室大棚裡勞作。
 

  黑龍江日報10月14日訊 金秋時節,五常市紅旗鄉的溫室蔬菜基地裡,1000多棟蔬菜大棚掩映在金燦燦的稻田中間,顯得格外壯觀。大棚裡,個兒大油亮的茄子、紅艷鮮嫩的西紅柿、碩大飽滿的彩色甜椒掛滿枝頭,工人們正忙著采摘。

  其中,150棟大棚是五常市的殘疾人創業扶貧基地。目前,溫室大棚已吸納周邊鄉鎮160多名殘疾人入園就業。

  記者見到五常市紅旗鄉農民王兆成時,他正忙著給大棚通風。57歲的王兆成因小兒麻痺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多年來生活一直不算富裕。今年4月,當得知殘疾人承包大棚種菜,每棟每年只需交2000元租金、其他費用全免的消息後,王兆成和幾個殘疾人一商量,組成聯合體共包下了9棟溫室大棚,還僱傭了6名殘疾人幫忙照料。

  『殘疾人勞動能力相對較差,9棟大棚纔6個人能忙過來嗎?』

  『我們這活兒可簡單啦,天天就是看著水,放放風,只要掌握好溫度、濕度,會掐尖打蔓兒就行。』王兆成告訴記者,殘疾人創業扶貧基地專門聘請了技術人員負責育苗、培土等工作。『技術員把土質、材料、水、肥、農藥都給配好了,我們就放心了,要是自己弄,萬一農藥超標,達不到綠色標准,就賣不上價了。』

  溫室蔬菜讓種了幾十年菜的『老把式』長了見識。原來只種一季的蔬菜到了大棚裡,技術人員根據東北的自然條件,采取秋菜延後、冬季生產葉菜和春季蔬菜提前上市的名優特菜三茬栽培模式,一茬接一茬、每茬都比大地菜收獲早,產量高。『這一棵秧就能結6斤豆角,按最低價兩元五一斤算的話,一棵秧就十五元錢,一棟大棚1800棵秧,你算算多少錢?』王兆成指著馬上就要收獲的將軍豆角對記者說:『大地菜10?地的產值也種不過我一個棚!大地菜靠天吃飯,我這棚子可是旱澇保收啊,萬一有個天災人禍的,保險公司還給咱賠呢。保守算這一個棚的一茬菜最低收入2萬塊錢,一年兩茬半全下來掙5萬塊錢是輕松的事。』

  據了解,溫室基地的蔬菜都是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到了收獲的時節,這些無公害蔬菜由專門的物流公司直運到北京、沈陽、長春等地,農民只要上網看價、過稱收錢,完全不用為銷路發愁。在大棚裡采摘西紅柿的孟亞輝大姐也是位殘疾人,她告訴記者:『原來在家也乾不了啥重活兒,尋思著打工掙點錢,在大棚乾活一天給60元錢,就是栽栽苗,捋捋蔓兒,追追肥什麼的,殘疾人都可以乾。以後攢點錢我也想包幾個棚子,自己承包不是能多掙點錢嗎?』

  采訪結束時已近中午,在大棚裡勞作的殘疾人成幫結伙,開著三輪車回村裡吃飯。陪同記者采訪的五常市殘聯理事長孫友心裡已經描繪好了一幅殘疾人脫貧致富的美好畫卷:『將來我們打算把殘疾人危房改造資金投入到扶貧基地裡去,在大棚附近集中蓋個千八百平方米的住房,把來創業就業的殘疾人攜家帶口都安頓到這兒,到時候既有房住,又有免費就餐,而且不用交通工具就近就業,每月輕松掙到兩千元以上的工資,將來他們發家致富之後可以就地承包咱們殘疾人扶貧基地的大棚,到那時候,咱殘疾人的日子可就過得紅火了。』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