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0月14日訊 肇東市今年投資規模最大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澇洲鎮土地整理工程已經開工建設。據介紹,工程竣工後,將為肇東市新增耕地4120畝,這也為肇東擴大糧食產能提供了有利的土地保證。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的肇東市,有耕地378萬畝,如何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潛能,確保糧食高產穩產增產,是擺在當前國土部門一個重大課題。
今年,肇東國土部門以補充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優化利用結構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土地開發整理的投入機制,土地開發整理向產業化邁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效果明顯。
『我市從2002年開展土地開發整理10年間,共累計補充耕地10020萬畝,年可產糧750萬公斤,實現了建設佔用與補充耕地平衡、耕地數量穩中有增的目標。』肇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王書君說。
土地整理提高了耕地質量,增強了耕地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實施以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和新修排水渠、新打機電井等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整理,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穩步提高了土地質量,增強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肇東市糧食總產七年間跨越了15億公斤、20億公斤和25億公斤三個臺階,2010年達到26.9億公斤,五年間增產10.8億公斤,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位。
五裡明鎮五裡明村農民何淑芳的260畝玉米田通過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今年產量預計每畝能達到900公斤,『通往田間的路通了,新打的機電井也派上了大用場,土地整理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談起土地整理何淑芳高興得合不攏嘴。
通過大力推廣以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為重點的土地整理,不斷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土地的集約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顯提高。通過推廣五裡明鎮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土地規模經營模式,肇東組建種植業農民專業合作社86個,僅今年就新組建44個,入社農戶達到2.3萬戶,土地規模經營面積35萬畝。2008年以來,五裡明鎮土地規模經營面積由1萬畝增加到現在的7萬畝,糧食單產由670公斤達到了畝產噸糧田目標,2010年規模經營5萬畝玉米糧食總增產2200萬公斤,實現了用1/3的土地生產出2/3糧食總產。
今年,肇東經濟開發區被省確定為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先後有30多個投資超億元的大項目落戶在園區132.5平方公裡的重度鹽鹼地內,土地利用結構不斷得到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