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些盲人中,還有一個群體,雖然他們失去了“心靈的窗戶”,但因為足球,他們的內心從未封閉,也從未放棄。他們用靈敏的聽覺、觸覺彌補視力的缺陷,他們用執著與堅強,成為了綠茵場上“黑暗中的舞者”,用腳下的足球追逐著心中的光明。

盲人足球隊隊員在比賽中。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在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盲人足球的賽場上,記者走近了這群“黑暗中的舞者”。
安靜的球場上,隊友和對手都在周圍快速跑動著,對手的守門員目光始終集中在帶球的吳迪身上,雙手也時刻准備著,隨時准備化解他的射門。站在球門後的引導員,用一根金屬棒敲打著門柱兩側,金屬棒敲擊門柱的聲音幫助吳迪確定球門位置。吳迪在腳下足球裡鈴鐺發出的清脆聲響指引下,帶球衝向球門。“可以了!”得到引導員的信息,吳迪果斷起腳射門。“進了!”球場上響起一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因為看不到,進球的功臣吳迪是場上最後一個做出勝利手勢的人。

11日上午,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盲人足球賽在浙江財經學院的田徑場上開賽。在黑龍江隊對河北隊的這場比賽中,憑借吳迪和隊友的進球,黑龍江隊2?1取得開門紅。
盲人足球運動員主要依靠聽力來完成比賽,他們要憑借放置在足球裡的鈴鐺發出的聲音以及風聲,和來自隊友、引導員之間的交流來判斷球、自己以及隊友、對手和球門的位置。
“雖然盲人的聽力一般都不錯,但對於盲人足球運動員來說,光有好的聽力,就能學會踢球了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黑龍江盲人足球隊教練孟敬超告訴記者,在正常人的足球比賽中,球是用腳踢的,“手”是最多餘的器官。而對於一名盲人足球運動員來說,他們是用手來學踢球的,“當年我教他們踢球,就是把動作一步步分解,手把手來教。反復接觸、摸索我的動作,然後他們再照著做。

賽前訓練。東北網記者 孫嵐 攝
對於盲人足球運動員來說,學動作、做動作還不算是最困難的。“第一次參加正式訓練,因為平時都是摸著走路,無論教練怎麼鼓勵我,我都不敢跑”,隊員高唐寶回憶說,“但足球就是奔跑的運動,如果這個困難不能克服,那我就成不了足球運動員。”
盲人平時走路時都是小心翼翼的,要求他們在對抗激烈的賽場上奔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孟敬超慢慢摸索訓練方法,從做操開始,慢慢牽著隊員跑。從跑一步到跑十分鍾,從跑一小步到放開步子跑,隊員們慢慢熟悉了球場,熟悉了隊友,還跑出了家門口的訓練場,跑向了全國和世界賽場。在第七屆全國殘運會上,黑龍江盲人足球隊勇奪季軍,高唐寶、張強等隊員還入選了國家隊,代表中國隊參加了北京殘奧會和盲人世界杯的比賽。

隊員受傷,醫生進行處理。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黑龍江隊和河北隊的比賽繼續進行,落後的對手加強了攻勢,爭搶中,劉健和對手撞到了一起,痛苦地倒地。醫生給劉健的膝蓋進行了簡單處理,他又跑回到賽場。
對於盲人足球運動員來說,足球還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
“踢球的時候,你撞別人、別人撞你都是常事,受傷是避免不了的”,開朗的馮楠輕描淡寫的說,“上屆全國殘運會比賽,對手就把我腳踝鏟傷了,後來休養了4個多月纔恢復訓練”。
類似關於勇氣的故事,孟敬超說還可以講出許多個。
耳畔忽然傳來盲人歌手蕭煌奇的那首《你是我的眼》,有這樣的勇氣,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汗水,也許因為一只小小的足球,給他們的黑暗世界帶來了閃光的色彩。這只小小的足球,也許就像一雙雙慧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