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甘南:一年好景稻香時
2011-10-18 10:26:29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史雲朋 胡曉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18日訊 金秋的甘南,林木增秋色,平疇披金裝。沿齊甘高速公路過長山鄉,就到了甘南鎮曉光村地界。

  曉光村位於甘南縣城以南,城西灌渠經村而過,為這個小村提供了發展水田生產的便利條件。前兩年氣候乾旱,灌渠無水,一度制約了這個村水田的規模。在全市提出大力發展水田生產的號召後,甘南縣不斷出臺優惠政策,給資金、供設備,農民種地不靠天,自己打井種水田,『井灌稻』讓曉光村再次成為水田強村。

  『今年不錯,灌渠有水,我們村種了2萬畝水稻,95%是自流灌,省了不少錢!』曉光村村支書柴壽軍對記者說。

  在一片稻田前,記者見到了正忙著收割水稻的村民高鳳祥。今年收成好,高鳳祥心情也不錯。他隨手折下幾棵稻穗說,這是今年在縣農業部門指導下用『新基質育苗法』種的水稻,粒粒飽滿,長勢和收成都強於往年。

  在高鳳祥舉手示意下,記者看到他家的7?水稻連成一片,湧動著金黃色的稻浪。稻穗因沈實而低頭,在陽光下閃亮,田野微風輕揚,傳來遠方的笑語,應和著眼前收割機的歡唱。美景醉人,高鳳祥也笑了。問他為啥笑,他說:『如果按市場價1.30元來算的話,這7?地的收入將近15萬塊錢。』

  村支書柴壽軍告訴記者,前些天村裡遭受了雹災,讓村民的收入打了些折扣,但豐收已成定局。現在看每畝水田純收入仍能保證在900元左右,全村這2萬畝水田的純收入就是1800萬元。目前已有一多半兒的水田收獲完畢,再過些日子,就到了全村賣糧數錢的時候了。

  滿載著稻香,回味著農民朋友豐收的喜悅,記者又驅車來到甘南鎮東郊村。

  村民佟永發正在自家的玉米地裡忙活,問他收成怎麼樣,回答說不錯;問他啥心情,回答說高興;問他一年到頭啥感覺,回答說省心。

  省心?佟永發解釋說,今年種的玉米用的是大壟密植通透栽培技術,低投入高產出,田間還好伺弄,而且還是扣膜的。

  『哦,膜下滴灌。』記者報道過甘南縣推廣膜下滴灌的過程,對這項技術有所了解。

  『對,叫膜下滴灌,』佟永發肯定地說,『今年縣裡還給了免費的地膜和種子,那種子可是縣裡和鎮裡領導幫著選的。』

  走過幾條壟,看到佟永發種的玉米棵棵都有3米高,玉米棒個個都超過1尺長。佟永發說,今年他家種的這6畝地最低能打1.2萬斤。

  結束這段采訪,沒等上車,一輛車停在記者身邊,走下一個人。一看,認識,是甘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徐耀坤。原來徐主任帶著幾名技術人員,正要去東郊村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檢測作物收成情況。

  徐耀坤介紹說,在全縣310萬畝耕地中,水稻和玉米的種植比例得到了優先保證。他們通過推廣實用顯效技術和開展田間博覽,使優質水稻綜合配套栽培、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馬鈴薯高產創建等新技術進村到戶、入腦上手,為糧食生產再創新高打下了基礎。今年全縣糧食總產預計可達26.1億斤,實現連續三年增產增收。

  來到查哈陽鄉,已近下午四時。這個鄉僅有耕地16.9萬畝,在甘南縣也屬面積較小的鄉。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和剛到過的長山鄉、甘南鎮、音河鎮等鄉鎮一樣的連片水稻。稻穗壓手、沈實,散發著自然的清香。

  查哈陽鄉副鄉長趙雲威對我們說,全鄉水稻規模種植不但發展到1萬畝以上,而且選擇的是高抗病品種,良種率達100%,一年來沒發生任何病害,豐收已定局。同時,所種水稻由園區統一田間管理,照農戶散管的水稻明顯提高了產量。 『最低5%。』站在旁邊的曙光村水稻種植戶張兵根據自家水稻的收成情況作了補充。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查哈陽鄉不但在水稻等糧食作物上獲得了豐收,因地制宜發展的經濟作物也讓農民受益匪淺。今年全鄉種植的6000多畝菇娘可以帶來1200萬元的純收入。

  結束采訪已是傍晚時分,歸途中不時遇到忙完秋收回家的農民,滿載的農用車喧囂而過,車上總有三兩張朴實的笑臉,車前常伴著片片飄舞的黃葉,讓我們感覺到,這個季節因收獲而變得格外美麗。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