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9日訊 從大豆搖鈴到稻花飄香,這個秋天,對於同江市樂業鎮曙平村46戶農民來說,具有特殊意義。年初以來,他們將自家的1000餘畝耕地集中連片統一流轉給農場進行旱改水,通過土地集體流轉,一樣的土地產出了不一樣的效益。
曙平村耕地面積少,並且都是小機械耕種,產量、效益始終不高。樂業鎮黨委、政府與周邊青龍山農場實行『場市共建』,2010年10月,曙平村46戶農戶采取『依法、自願、有償、規范』的原則,將緊鄰的一片土地整體流轉給農場進行旱改水,承包期為4年。
樂業鎮把這塊流轉、共建的土地定位為千畝水稻精品示范園區,加強對園區的技術指導,鎮裡向園區派駐一名副鎮長專職負責協調聯系工作,又派駐兩名農業技術人員長期開展技術服務指導;青龍山農場向樂業鎮派駐一名掛職副鎮長和一名農業技術員。從春季整地、育苗到後期田間管理,全程都有農場的技術人員指揮作業。
園區嚴格按照農場高、優農業標准管理模式,生產環節、生產標准、管理模式與農場同步,實行統一整地、供種、播種、收割,旱改水地塊實現了條田化,做到池埂平直、池內平整、渠水暢通。同時,推行農場『高光效寬窄行三澆水』等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工廠化有氧恆溫催芽車間,實現了工廠化育苗。多次召開現場培訓會,組織稻農觀摩學習農場的『風口放裙』、『三看澆水』、『溫度監控』等技術。預計今年每?產量可達3萬公斤。
樂業鎮黨委書記李興泉介紹說:通過土地流轉,學習農場先進經驗,抓科技、抓規模,提高了全鎮水稻種植技術標准,輻射周邊水田5萬畝,起到了示范一村帶動一鎮的好效應。
同江市臨江鎮農民也把土地流轉作為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臨江鎮富有村、春華村兩村農民憑借土地大面成塊、地勢平整、與農場相鄰、村內灌渠完善等優勢,與農場職工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將兩村2.3萬畝旱田承包給農場職工,今年全鎮糧食喜獲豐收。農民們總結說土地流轉有三大好處:一是解決了兩村農民實行旱改水無大型農機、資金短缺等難題。二是解決了兩村農民外出打工的難題,實現了既得土地租金又得務工工資。三是學到了農場的先進水稻種植模式,真是『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