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訊 金秋十月,正逢秋收大忙季節,10月19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目前全市秋收已接近尾聲,收獲作物面積804.6萬畝,預計糧食總產將達到50億斤,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據了解,今年牡丹江市農業生產經歷了春季低溫寡照,以及30多年未遇的持續伏旱,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壓力。自今年8月初,牡丹江市全面啟動抗旱保收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抗旱保收工作會議,對全市旱情進行分析和研判,並做出進一步部署。在此嚴峻的形勢下,全市各級涉農部門采取有力措施,調動一切可用力量,積極指導農民進行抗旱保收工作,共投入抗旱資金3126萬元,新打抗旱補水井460眼,新購抗旱設備718臺套,新增蓄水能力10萬立方米。同時,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全市共發射人工降雨火箭彈46發,對把旱災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牡丹江市糧食產量接近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大了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增加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種植面積,這兩種作物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91.8萬畝和1.7萬畝,大豆面積則減少35.5萬畝。二是各項抗旱措施落實有力,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天氣的影響,尤其是使伏旱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三是加大了資金扶持力度和科技投入力度。全市今年預計各項補貼資金5.35億元,其中,良種補貼資金預計8900萬元。2011年秋季水稻大棚建設資金預計1020萬元,高產創建資金預計680萬元。農機購機補貼資金3146.32萬元;糧食直補及綜合直補資金40458萬元。今年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510萬畝,同比增加50萬畝;良種化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