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強化農田水利形成長效投入機制
2011-10-22 09:48: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桂華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22日訊 日前,農工黨省委在就我省水利問題進行調研中發現,我省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十分薄弱,抗御水旱災害能力不強,與打造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省政協常委高景峰建議整合資源,形成長效投入機制。

  據介紹,我省耕地總量雖居全國首位,但有效灌溉面積僅佔耕地面積的25%,與農業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西部地區近1億畝耕地,十年九春旱,依靠現有的抗旱水源工程遠遠不能滿足灌溉需求。2007年一場歷史罕見的大旱,導致我省東北部地區的佳木斯、鶴崗、雙鴨山、七臺河、農墾寶泉嶺分局農作物受害面積達2000多萬畝,約佔全省總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為此,在日前召開的省政協十屆十五次常委會上,委員們紛紛提議,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鞏固提高,迫切要求水利為此提供更直接、更有效、更可靠的防災減災、水資源供給、服務民生等能力。

  省政協常委高景峰建議,整合資源,形成長效投入機制。他提出,一方面應努力培育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通過建立農田水利設施專項投資基金等措施,不斷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力度;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創新涉農信貸管理模式,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於農民自己能夠興辦的工程,要鼓勵和支持農民去做,實行民辦公助,政府給予必要的補貼支持,同時積極培育市場化運作的農田水利建設投資開發機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投資回報機制,調動社會資金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整合各類資源,形成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在用好國家對大型灌區主體投入資金的同時,把重點縣建設、農業開發、以工代賑等涉農資金項目進行整合,制定相應的統籌辦法,建立起協調管理機制,以保證集中財力向中小灌區農田水利建設傾斜。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