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農民兄弟盡享文化盛宴
2011-10-24 09:28:15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王宇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24日訊 走進農家書屋閱讀經典圖書、流行雜志,來到鄉鎮文化中心參加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打開縣圖書館、文化館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上網看中國、觀世界,鄉鎮居民聚在一起都誇有文化的生活過著真來勁兒。

  『十一五』期間,齊齊哈爾市針對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現狀,制定了《齊齊哈爾市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五年規劃(2006—2010年)》,按照農村文化建設具體目標,強化組織領導、積極進行政策扶持、重點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目前,齊齊哈爾市已初步形成了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農家書屋和文化活動室的新的文化惠民工程體系。

  文化活動提昇村民生活質量

  碾子山區三皇廟村農民張玉富嘗到上農家書屋帶來的甜頭。在村裡的農家書屋,他一邊找維修摩托車的書,一邊對記者說:『現在摩托車的構造比以前的復雜得多,有時候拆下部件都不知道怎麼安。看了摩托車維修書,再結合實際,摸索幾次纔能弄明白,不學習真是要落後呀!書屋裡這類的書可多了,簡直像專門給我准備的一樣。現在,我的修摩托車生意越來越好了。』

  由各縣鄉鎮各個文化陣地開展的文化活動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不僅改變了他們原有生活內容,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位。在依安縣文化館村民們七嘴八舌地向記者介紹:『邀請縣鄉知名度較高的文學專家、種植養殖專家集中輔導授課;農閑時把全村人員集中起來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組織村民、小學生結合本村生活實際開展讀書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我們村的活動可多了,沒事的時候大家都願意上這兒來。』文化館工作人員說:『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使本村群眾從中受益,也吸引了鄰村人來參加,徹底改變了以往村民農閑時間侃大山、打麻將的風氣。』

  文化惠民體系初步形成

  『建設時間早,使用面積小,設施陳舊等是我市部分縣(市)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的現狀,使鄉鎮居民的文化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制約了村鎮經濟、文化的發展。』為縮小城鄉居民文化距離,滿足鄉鎮居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齊齊哈爾市積極向國家、省爭取資金,僅2010年國家、省就為齊齊哈爾市各縣區投入資金2216.84萬元。其中兩館建設投入資金400萬元、文化站建設投入資金1588萬元、非物質文化遺產投入資金55.44萬元、文化品牌投入資金30萬元、信息資源共享投入資金88.4萬元。

  目前,全市123個鄉鎮,已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13個,建成率達88%,有近5%的文化站超過國家要求的建設標准。剩餘的10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已列入省文化廳、省委宣傳部2011年的建設計劃中,預計2012年年底齊齊哈爾市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將實現全覆蓋。全市1255個行政村,已建設村文化活動室526個,佔行政村總數的41.97%,建立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792個,佔行政村總數的62.95%。

  有了資金,建了場館,如何發揮文化設施的應有作用,把文化引入人們的生活,讓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急需解決人員的問題成為共識。為此,齊齊哈爾市首先恢復文化機構。 2009年6月初,按照齊編辦發【2009】57號關於設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通知,全市123個鄉鎮已全部按照要求恢復了鄉鎮文化站機構設置,配備了一或兩名工作人員。實現了縣(市)區級文化行政機構有獨立機構、能獨立辦公、有獨立人員。至此,鄉鎮綜合文化站機構,實現了有編制、有經費、有人員、有活動,為農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