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農民人均收入破萬元 連續九年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2011-10-27 15:01: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增偉 劉加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7日訊 10月26日,記者從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農委獲悉:今年牡丹江市農民人均收入可增加兩成,從而在去年人均收入9363元的基礎上,確保農民人均收入超萬元,成為黑龍江省各地市率先突破萬元大關的地市,實現了農民人均收入連續9年領跑全省。

  牡丹江市有效耕地面積僅有800萬畝,是黑龍江省農民人均土地佔有率最少的地市。為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確保農民增產增收,牡丹江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全力打造『綠色有機食品之都』。

  近年來,牡丹江通過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打造高端、生態、營養、安全農產品品牌。目前全市綠色、無公害、有機產品種植認證面積達到80%以上,綠色有機食品企業38戶,產品148個,年加工量42萬噸,帶動基地農戶16.2萬戶。2010年,綠色有機農業產值達到34.3億元,佔全市農林牧漁產值的17%,農民來自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的人均收入達1600元。海林市新安鎮今年發展『稻田養蟹』在全省首獲成功,其有機稻米每公斤價格賣到了3元以上,畝效益比普通稻米增長了一倍,而且農民通過養殖河蟹每畝還增加了500多元的純效益。寧安市農民齊彩華是牡丹江市的種瓜大王,她種植的黃瓤西瓜,由於采用嫁接等多項種植新技術,皮兒薄、汁兒多、味兒甜,入口即溶,深受客戶的喜愛。『今年俺家賣瓜就掙了130萬元,比去年又多了30萬!』齊彩華自豪地告訴記者。

  牡丹江還依托毗鄰俄羅斯的口岸優勢,加大境外農業開發力度。去年,牡丹江市提出用5年時間在俄羅斯開發500萬畝土地,實現在境外『再造一個牡丹江農業』的發展戰略。為此,他們加快釋放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簽署的一系列農業開發的合作框架協議的政策效應,通過采取召開對俄勞務輸出對接會、培育壯大境外農業開發主體、開展境外現場技術指導與培訓、搭建境外企業融資平臺等措施,有效地推動了對俄農業合作『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到今年9月末,牡丹江新增境外合作開發總面積達到360萬畝,佔全省境外農業開發面積的『半壁江山』;在俄從事農業勞務人員達到9100多人,人均勞務收入達到1.8萬元,外向型農業佔據農民人均收入的兩成以上。

  牡丹江還積極做大做強食用菌、生豬、肉牛、果菜四大主導產業,比重佔全市農業經濟總收入的42%以上,其中食用菌產業佔比重接近20%,成為拉動農民增收的重要『引擎』。近年來,牡丹江市食用菌連續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黑木耳、滑子蘑、猴頭菇等骨乾品種種植量領跑全國,其中黑木耳總產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去年,全市食用菌總產值實現45.1億元,拉動全市菌農人均收入1804元。今年,東寧縣黑木耳一項產業拉動農民人均收入突破萬元。如今,牡丹江的食用菌已輻射到俄、日、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僅在俄羅斯就擁有20個食用菌批發大市場,其銷量佔據俄羅斯市場的兩成以上。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