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後電力大廈時代 期待博物館地區大放異彩
2011-10-28 09:15:34 來源:生活報  作者:孫殿喜 王妮娜 王萌 曲顯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原哈市規劃局局長張相漢:舊格局被打破的經驗和教訓值得總結思考

  哈市城鄉規劃局南崗分局局長宋立偉:新廣場唯一新建築僅6層樓高

  生活報10月28日訊 電力大廈的拆除使得博物館地區格局發生了全新變化,昔日曾被遮擋的原意大利領事館又可以“拋頭露面”,大廈拆除後的空地也被重新規劃。電力大廈印證了一個時代的發展,也見證了哈爾濱在城市規劃建設上的理念轉變,給城市規劃建設者們留下了一些警示。後電力大廈時代,博物館地區的總體布局建設又成為市民新的關注焦點。

  城市規劃理念在變

  博物館地區有省博物館、國際飯店等歐式建築,是哈爾濱首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它是這座城市早期的商業文化中心、新城南北軸線的交點、五條道路的交會處、全哈爾濱市的制高點。

  “博物館地區對於哈市就像居民家的客廳一樣。”原哈市規劃局局長、國家特許注冊規劃師張相漢認為,電力大廈存在了24年後被拆,這是城市規劃理念發生轉變的結果。當然,電力大廈的存在和被拆除,也必然給我們這座城市在規劃建設方面留下了經驗和教訓,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總結和思考。過去,哈爾濱人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缺乏經驗,尤其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意識淡薄。現在,我們需要放開放遠眼界,向著更遠、更高的目標去努力。

  在張相漢看來,城市規劃是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電力大廈的拆除見證了哈爾濱這座城市規劃建設理念的變遷,印證了城市建設者在規劃思路上前進的步伐。

  商圈格局大破大立

  據介紹,博物館地區始建於1899年,范圍大致為北起哈爾濱火車站,南至南崗區馬家溝河,東起建設街,西至海關街。核心區域是原尼古拉教堂,即現在的博物館轉盤道處。

  哈市城鄉規劃局南崗分局局長宋立偉說,電力大廈拆除後,原址將建一個3500平方米左右的室外廣場,與少年宮廣場綠地、華融大廈南側廣場進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商業業態,形成獨立統一、各具特色的整體環境。廣場突出人流集散功能,疏導地鐵站和商業區的人流。廣場上唯一的新建建築,將是一座包括建築造型在內的、不高於50米的標志性商業景觀建築,它位於原意大利領事館與松雷大廈間,樓高在6層左右。而原意大利領事館將成為新廣場最主要的景觀。 根據規劃,地下還將建設3層人防工程,其中2層與3層用於地鐵樞紐工程,地下1層為配套商業區。地鐵1號線和2號線中轉樞紐站也設於此。這樣的設置,能從根本上緩解城市乾道網和博物館地區的交通問題,也會降低博物館廣場的視覺壓迫感,讓此處景觀更協調。

  歷史上的博物館地區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人氣,今天,哈爾濱把遮擋了博物館地區風貌的電力大廈拆除,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為恢復博物館地區歷史文化,我們寧願做出這樣的犧牲。也正因為如此,後電力大廈時代如何更好地規劃博物館地區,怎樣做纔能最大程度地發掘它的歷史文化價值,纔更為引人關注?相關人士紛紛獻策。

  ●最大限度發揮歷史文化價值

  省旅游學院段院長認為,拆除電力大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恢復原意大利領事館及博物館廣場的歷史風貌。從旅游角度來講,要把博物館地區建設成具有品位的旅游目標吸引物。所以,在重新規劃博物館地區時應該有一個基本准則:必須做好是對歷史價值還是商業價值的取捨。以北京天安門廣場為例,那裡是最好的商服地段,可是整個廣場無一處商家,這就是說,天安門廣場把握住了一個最基本的准則,就是要凸顯這裡的歷史文化價值。

  在很多時候,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不能並存,博物館地區的再規劃就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歷經14年纔把電力大廈拆掉,所以更應該重視這次重新規劃。”段院長認為,要想充分再現博物館地區的歷史文化,讓其成為旅游目標吸引物,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歷史文化價值,這應當是博物館地區重新規劃設計的前提。

  ●博物館轉盤建“光電”尼古拉

  目前,關於電力大廈拆除後如何規劃建設還有不同的聲音,其中就有關於博物館轉盤道中央的“鑽石”大廳去留的爭議。

  “歷史上博物館地區中央的地標建築是尼古拉教堂,後期被拆掉,是不是要復建,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張相漢介紹,博物館轉盤位置原來就是尼古拉教堂,有人建議恢復尼古拉教堂,也有人建議把教堂移位到拆除後的電力大廈原址附近,或縮小比例或按原大小建設,但也有人不贊同復建。

  張相漢建議,如果復建尼古拉教堂,可能會影響到區域交通。但是可在教堂原址采用光電三維技術復原教堂,人們到這裡就像看三維電影一樣,再現尼古拉昔日風采,既不佔用空間,又不影響交通。

  ●新廣場要“順著”老建築

  張相漢認為,拆除電力大廈後,周邊的建築,包括廣場裡的小品景觀能否與歷史文化建築風格相統一同樣值得關注。電力大廈外側圍欄是新藝術運動風格,被哈市規劃局確定為二類保護建築。圍欄上有兒童頭像浮雕,欄杆裝飾的花卉植物造型簡潔大方。“如何讓圍欄與新廣場的風格一致,新廣場的風格等要適應老建築,這就需要考慮新建廣場和建築的設計風格,包括它的色調等,都要協調一致。”

  可以說,人們對電力大廈的拆除,對博物館地區的重新規劃建設之所以達到了空前的關注程度,不僅僅是因為拆除電力大廈讓哈爾濱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更是因為恢復博物館地區的歷史文化對哈爾濱而言意義非凡。要知道,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的最終目標,是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保護城市歷史的連續感,並且使城市的特色得以發揚,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在城市發展中的城市設計的保護原則和具體方法,以適應城市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