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31日訊 題:【走基層】最可愛的人--大慶1202鑽井隊
記者 劉蕊
在大慶,有一對比翼齊飛、馳名中外的鋼鐵鑽井隊,他們就是1205和1202鑽井隊,是大慶的兩面旗幟隊伍。這兩支鑽井隊為當年早日拿下大油田,把“中國貧油”帽子甩進太平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10月下旬,記者走基層來到兩面旗幟之一的1202鑽井隊。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很多鑽井隊裡的故事,當時,只覺得他們很苦,直到與他們真正接觸時,纔體會了另外一種情感,就是這種情感讓他們犧牲小家為大家,就是這種情感讓他們一腔熱血為石油。1202鑽井隊,這是個傳奇的隊伍,創出過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紀錄,超過了當時的美國王牌鑽井隊,被譽為“鋼鐵鑽井隊”和“永不卷刃的尖刀”。也許來到1202鑽井隊,纔知道什麼是奉獻,也許來到1202鑽井隊,纔知道什麼是信念。
|
可以說,一路奔向1202鑽井隊的心情是亢奮的,下基層活動能夠讓記者深入到最一線的石油工人當中去,的確是最實際的行動。作為記者,想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想了解他們的最內心,想近距離接觸這群為祖國石油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最可愛的人們。不覺得車速的飛快,只覺得走在大慶的這片土地上情不自禁地驕傲和自豪。來到1202鑽井隊的時候已是上午9點多,陽光格外地好,投射到迎接我們的鑽井工人臉上,形成一幅動人的素描作品。鑽井工人臉上的笑很純朴,個個皮膚黝黑,個個神采飛揚,絲毫看不到這是在艱苦地作業,絲毫感受不到他們已經很久沒回家了。
|
有的記者要求穿上鑽井工人的工作服再深入到隊伍中去,立即得到全部贊同的回應。能夠穿上祖國石油工人的服裝,深入采訪他們,一是想和他們拉近距離;二是想直觀體會鑽井隊的精神。初到1202鑽井隊,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該隊隊長為我們講解的隊史,一幅幅老照片像穿越了的時光電影,在記者的腦袋裡定格然後深刻。但是老照片再多,也無法全部概括這支隊伍這麼多年來經歷的艱辛,老照片再震撼,也無法全部展現鑽井工人最真實的內心深處。可能這支隊伍具備這種能力,能給身處其境的人賦予力量。記者背起相機,跟隨隊支書一路小跑來到鑽井作業地。“轟隆隆”的巨響先入為主,與書記交談的聲音要加大三倍的分貝數,而正在忙碌的鑽井工人,也讓記者急切地想融入其中。
|
最年輕的鑽井隊長
艾鑫是1202鑽井隊的第20任隊長,第一眼對他的印象是成熟、穩重、乾練,好像同齡人在他眼裡都是孩子。其實他纔29歲,年輕有為,是1202鑽井隊這麼多年來最年輕的鑽井隊長。高高的個子,一副簡單的眼鏡,幽默風趣的言談,與艾隊長的交談是輕松愉悅的,也是觸動心靈的。艾隊長談起這支隊伍,“一年365天,鑽井工人們要在作業地呆280天,每天作業地和宿捨兩點一線,他們真的太辛苦了。”作為隊長的他,每年回家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
艾隊長的小孩兒正在上幼兒園,老人們都住在外面,平時他和妻子工作忙,有時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他們就把孩子放在對面的鄰居家裡。“我和我愛人經常出差,有時一出就半個月,孩子就放在鄰居家,孩子的大部分衣服也是鄰居給買的。”艾隊長講這些的時候,口氣很輕松,還調侃地說,“我這鄰居特別好,過年買東西也買雙份的,知道我兩口子不能買,哈哈。”言語間仿佛又回歸了一個大男孩的樣子。但是說起隊裡的弟兄們,他說,“弟兄們沒用我操什麼心,沒一個人跟我抱怨苦,鐵打的隊伍也是遺傳的。”這樣的話讓在場的記者不禁心酸。
“擠時間”用在艾隊長身上再合適不過,艾隊長目前在讀東北石油大學的研究生,每天忙碌的工作結束,還要完成學校的課程,“一支隊伍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還要有強大的思想,隨時豐富自己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年輕的他思路創新,他和書記一起辦起隊裡的“讀書一角”、“隊刊”、“幸福家庭展示”等提高隊裡業餘文化生活的活動,用知道武裝頭腦,從而讓每個鑽井工人都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艾隊長帶記者參觀了“幸福家庭展板”,看到他的家庭照片,他風趣地說,“我當年挺帥吧”,好像他特別容易與人拉近距離,他很少說工作的苦,他更願意展示給記者中國石油工人幸福的一面。
|
大學生志願來鑽井
在噪雜的作業地,有一名鑽井工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叫劉傑,今年26歲,2008年畢業於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畢業後背井離鄉來到大慶,原因只是因為小時的英雄夢想。小的時候,大慶鐵人王進喜、馬德仁對他的影響很大,於是大慶情懷一直深埋心底,英雄夢想一直緊握不放。當時考石油大學也是因為想從事石油行業的工作,也希望有一天能來大慶。大學剛畢業,沒經過任何猶豫,就支身來到大慶,來到馬德仁帶領過的1202鑽井隊。
“當時家裡人不支持我的做法,不能理解大學生為什麼要去鑽井,但我還是沒放棄,來到了這裡。剛來到這兒的時候,我傻眼了,鑽井的工作不是一般地苦,8小時的野外工作做下來全身都酸痛,尤其是作業地的噪音,也讓我煩躁,有點想回家了。”但記者了解到,劉傑的思想轉變過程是迅速的,隊裡的每一位弟兄都在影響著他,沒經過多久,他就適應了這裡的一切工作,而且工作時也相當努力,三年多的時間他已經成為鑽井隊上的一名技術員了。
“父母和妻子現在都非常心疼我,知道我工作不容易,雖然還是不能理解,但是卻支持我的工作。平時回家都給我做特別多的好吃的。”記者想,這一群人不就是最可愛的嗎?他們承受了所有的寂寞和孤單,堅持了最初的夢想。“雖然工作挺苦的,但隊裡的老大哥們都幫助我,支書經常找我談心,最關鍵的是我的專業知識有了用武之地。我挺開心的。”他很質朴,說話間總是會靦腆地笑,他是祖國的大學生,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石油,這就是成長。
|
想家的日子不寂寞
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1202鑽井隊正在薩南三區打第四口井,這一次他們要一口氣在這個地區打十口井,已經駐守這裡20多天了。記者深入到鑽井現場,采訪到井架工人王廣東。他說,自己在1202鑽井隊工作五年多了,一直過的挺開心,“隊支部有家庭互助網,有困難隊裡給咱解決。隊裡的弟兄就像一家人一樣,也就沒那麼想家了。”今年2月份,隊裡更換鑽機30DB,當時班組人員少,但大家都是晝夜加班,半個月內就讓新鑽機開鑽了。“隊裡的弟兄能吃苦,繼承了鋼鐵鑽井隊的優良傳統”,隊支書激動地說。
身為隊裡的電工,李艷波工作十多年的時間一共跟隨1202鑽井隊打了260多口井。野外工作的特點就是艱苦、繁重,夏天工作的時候最高溫度達到40度,冬天最冷時手凍得都伸不出來,但工作繼續要進行,不能懈怠。李艷波說,“能多打一口井,自己吃點辛苦沒啥,這隊裡給咱這精神和傳統不能丟。”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讓人感動。他們說,想家的日子不寂寞,因為他們是祖國的石油工人;他們說想家的日子,就多點食堂的飯菜,多和弟兄們聊聊,就像回家了一樣。中午午休時,好多鑽井工人邀請記者跟他們一起吃飯,“嘗嘗我們隊裡的手?面,很好吃啊”,“隊裡的伙食好,跟在家吃的一樣香”。記者跟鑽井工人們吃的那頓中午飯,會一時銘刻在心,那一張張質朴的笑臉,那一句句溫暖的話,總讓人會想起,總讓人會觸動。
|
“隊刊”裡感人的家書
采訪接近結束的時候,記者無意翻看到隊裡的“隊刊”,是一本做得非常精致的刊物。一位老鑽井工人告訴記者,這是支書帶領全隊策劃的,在隊裡非常受歡迎。“隊刊”裡的《一封家書》印入記者眼簾,一字一句,感人至深。
親愛的老公:中國有句古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誰知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會有這麼難!記得上大學那會,有人跟我說“給你介紹個軍官男朋友,怎麼樣?”我決然的回答“沒門”,因為軍嫂在我的印象中不僅是一個偉大而崇高的女性形象,同時也是一個女人對生活的一份有苦難言的堅守。然而就在臨近畢業的那個學期,上天安排我遇見了你,從來不信奉“命運”“緣分”的我,頭一次深刻體會到了這兩個詞的威力,那個時候的你充滿了陽光、朝氣,擁有骨頭裡散發出來的自信,還有你通過校園和社會活動積累的成熟乾練,這些都深深迷住了我,當然也有你的英俊和瀟灑嘿嘿,誇你兩句,別翹尾巴哦!於是我堅定了決心今生一定要和你在一起。
畢業我們一起來到大慶,來到單位的第一天接待我們的單位領導就知道了我的情況,說了句話“好女不嫁鑽井郎,天天晚上守空房,好容易回家一趟,背回一身髒衣裳。”當時我還不能深刻理解這句話,現在纔知道做鑽井工人的妻子和軍嫂簡直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我並沒有後悔,雖然有的同事曾出於對我的好意關心,建議我再謹慎考慮考慮。因為做一個鑽井工人的妻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本來雙方家庭就都不在大慶,什麼困難都得倆個人一起承擔,解決,你又在野外,不能天天回家,這家庭的重擔就得落在我一個人身上,即使是這樣,因為我們信奉愛情,雖然沒房沒車,沒有任何的物質基礎,只要有愛,我們就可以廝守終生,因為這一切我們都可以創造。
2009年11月12日20:58分
老婆,現在正是我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你一定要做好我堅實的後盾,等咱們有條件了就好了,記住人生苦短!我肯定會盡我最大所能去奮斗,對你好!因為我欠你太多了,我也更愛你了,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2010年2月14日01:45分
我最親愛的老婆(終生情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對你說:過去的一年我們共同度過了讓我一生都無法忘記的時光,有苦有辣有酸有甜。我們從相識到相愛,從陌路到親人,於千萬人之中恰好走到了一起,我們的愛是永恆的,我們的情是不移的,我們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這個情人節我不能陪你一起過,希望你能理解,也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裡能繼續相親相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一起為我們幸福的將來繼續奮斗,共同為我們的小家付出,攜手走過前面的坎坷。此時此刻千言萬語,總結為一句話:我愛你,我們的節日快樂!
老公,你還記得你給我發的這些短信嗎?這都是我們幸福的憑證,我會把它們保存起來,永久的保存起來!
愛,是人的精神支柱,只要有愛,面對再多的殘酷現實,我們也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
還記得嗎?有一次你來單位看我,因為時間緊沒有換衣服,工服上盡是油、泥只有臉洗的還算乾淨,本來比較虛榮的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男朋友應該是帥氣的,最少應該是乾乾淨淨的樣子,然而,當我看到你的那一眼,心裡卻只剩下了“心疼”。這是我對鑽井工人第一次深刻認識,乾著又髒又累的活,天天跟泥、油打交道,但是“職業不分貴賤”更何況作為工人階級,付出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應該是值得肯定的!於是我們鼓足勇氣面對現實,從基層乾起,將自己的能力和學識發揮到最大限度,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公,其實有件事我沒有告訴你,這件事也已經過去很久了,有一次吵架,我們都非常的生氣,倆人都很不高興的睡了,到了半夜裡,我突然被吵醒了,只聽見你在夢裡喊著我的名字,說不要離開你,那一刻,我被感動的淚流滿面,一切一切的不愉快都化為淚流,所有的對、錯、是、非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愛我,我也愛你!
我們都已是成年人了,要不斷的成長、成熟,承擔起我們應盡的責任。我只希望你以後上班的時候能夠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因為我們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你的妻:杜倩
結語:采訪在一遍遍地揮手說再見中結束了,回城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一群人的笑臉一直在腦海裡閃現,這一群人的工作與生活讓人感動。他們就是祖國石油戰線上最普通的鑽井工人,也許他們表達不出來太豐富細致的感情,但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朴和謙遜,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