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社區醫院『鬧人荒』因人員短缺取消上門診治服務
2011-11-01 07:53:4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原野 張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日訊 道裡電車街83歲的李大娘,因腦血栓後遺癥臥床4年。近日,李大娘的兒女找到經緯社區醫院,想請社區大夫上門診治,對方表示,目前該院不提供家庭病床服務,無法登門。

  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南崗、道裡區的新陽、尚志、大成、鐵嶺等10餘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詢問是否提供社區醫生登門服務,僅有道裡區共樂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家社區醫院表示可以上門。

  據共樂社區醫院負責家庭病床的主任醫師李永強講,目前社區內預約上門的患者很多,有時他一天就要出診3至5次,今年已給百餘患者建了家庭病床,其中多數是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家庭病床不但能讓老人得到及時治療,也為患者家屬省去了許多難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社區醫院上門率極低,其根本原因在於醫護人纔短缺。

  市衛生局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處田處長介紹,目前我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0餘所,其中醫務人員4000人左右。按相關規定,社區醫院醫護人數應達到轄區人口的萬分之八,這一比例在全國處於後半段。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該比例達萬分之十八。以3萬人社區為例,服務站至少有6名執業醫師,9名注冊護士,相關醫務人員總計50人纔能滿足居民需求,但我市多數社區醫院目前只有20幾名醫務人員,這也是『上門』難以實現的主因。

  田處長告訴記者,為解決『人荒』,我市已開始全力培養『全科』醫師,但醫科人纔本科5年畢業後,仍要經過3年培訓纔可上崗。

  目前,我市社區醫院醫師大多來自專科醫師轉型和退休醫師返聘,預計短期內他們仍是社區醫務人員的主力。另外,田處長表示,從實際操作看,肌肉注射,大到心電、B超等治療項,在家庭病床均可實現。社區醫院若推出『上門問診』新型服務,需相關政策法規隨之調整。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