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1月1日訊 曾幾何時,話劇和露天電影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曾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文化奢求。如今,小劇場的紅火和露天電影的華麗轉身,讓人們重拾美好的記憶。
文化在民間生長。多年來,我市發展公共文化建設,始終堅持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激發百姓參與文化創作熱情,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城鄉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更貼近老百姓的精神家園。
紅火小劇場
“他們演得太棒了!”“‘魯貴’演得太真實了!”9月2日晚7時,市話劇團小劇場正式啟用,話劇《雷雨》作為開篇之作,首場演出就贏得滿堂紅。
小劇場的座位和空間有限,舞臺空間更顯局促,盡管這樣,每個周末的晚上都是滿滿的,臺上臺下親密互動,坐在前排的觀眾還時常臨時充當半個演員,那熱烈的氣氛是大劇院裡見不到的。
小劇場話劇這個傳統話劇新形態,給話劇創作和演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劇場自啟用至今,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然而,越來越多的市民已把看小劇場話劇當作重要的生活內容之一。
市文廣新局黨委委員、副調研員、市話劇團團長艾平告訴記者:“劇場投入至今,不斷排演新的劇目,舞美隊、行政部門、演員隊等每個部門都在緊張地忙碌著,為的就是讓鶴城百姓近距離享受更多的文化大餐,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城鄉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更貼近老百姓的精神家園。”
露天電影回歸
看露天電影,這曾是六七十年代盛行的休閑娛樂方式,然而今夏,看露天電影卻成了鶴城城鄉百姓最愜意的消夏方式。每逢電影放映,家門口附近的廣場上往往人頭攢動,孩子們圍繞在大熒幕旁,既好奇又興奮,身後的家長們或站在走道上或坐在臺階上觀看。
為讓百姓零距離享受公益電影放映帶來的文化大餐,市文廣新局的工作人員,從督導檢查到實地考察放映現場,奔走於克山、拜泉、依安等10個縣(市)區內。截至目前,全市64個放映隊已實現了全市123個鄉鎮的1255個行政村一村一月農民看一場電影的總體目標,已映出電影15060場,觀眾達130萬人次,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不僅如此,市圖書館也肩負重任,工作人員身背筆記本電腦、投影儀等設備,不辭辛苦地深入東湖街道轄區、濱湖社區、安居社區為百餘名老黨員播放了大型專題文獻系列片《走向和諧》之《滄桑正道》、《時代新篇》、《發展新局》,放映了優秀愛國主義經典影片《井岡山》等影片。社區老黨員王樹斌說:“看到這些珍貴的專題片、經典電影心情激動,讓我找到了久違的樂趣,喚起了對過去的回憶。”
創新公益模式
在機關工作的劉軍告訴記者:“熟悉的劇目,不一樣的感受,雖然熟知劇情,但是在現場看演出的震撼效果還是很強烈的,小劇場的表演形式讓觀眾和演員距離更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為了讓百姓零距離享受文化大餐,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放映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開創戰略型的“影企聯姻”合作新模式,采用“影促企、以企帶影、影企互動、群眾受惠”的辦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李樹林介紹說:“我們根據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農民受惠的農村電影改革發展新思路,推動農村電影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建立多種所有制、多種發行放映主體和多種發行放映方式相結合的新模式,不僅讓農民看上免費電影,更開創了影企聯姻的先河。這一模式得到國家電影局的充分肯定,被全國農村電影工作會議作為典范推廣。”
無論是小劇場,還是農村小影院,形態雖小,卻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成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繁榮城鄉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更預示著我市文化事業闊步邁向大發展大繁榮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