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省科協『七大』代表訪談
2011-11-02 16:36:12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俊鵬 林立君 李春平 張晨輝 何先友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

  11月2日,來自全省各地的400多名科技精英齊聚省城,參加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

  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和各地、各領域的熱點、重點及突出問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在全省深入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感召下,認真履行參政議政職責,通過專題調研、撰寫建議、政協提案等方式,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會議期間,代表們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圍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實現龍江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談責任,話擔當。

  東北農業大學校長徐梅

  積極構建“產學研緊密結合型”辦學新體制

  東北農業大學作為黑龍江省省屬高校唯一一所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在創新型省份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優勢,把創新作為學校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成為創新型省份建設的生力軍。堅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纔為重點。

  切實加強創新團隊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提高創新型成果研發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緊緊圍繞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不斷加強“寒地水稻超高產生產關鍵技術”、“冬小麥創新工程”等各類創新團隊建設,以創新專項帶動創新成果產出;不斷加強各級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乳業”和“大豆”兩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緊緊圍繞我省農業科技發展的重點、熱點及難點問題開展科技攻關,密切與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深層次合作,通過建立校企研發聯盟,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校地共建平臺、科技下鄉平臺,積極構建“產學研緊密結合型”辦學新體制,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東北農業大學將始終堅持“立足龍江、面向‘三農’、發揮優勢、積極服務”的辦學宗旨,不斷加強創新型人纔培養,不斷提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農業科技成果研發和轉化力度,不斷加快自身發展與建設,提高科教對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的貢獻力。

  省農科院總農藝師矯江

  加強科技培訓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一名農業科研人員,一個科技工作者,不僅要進行深入的科研,培育優良品種,研究種植技術,還要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廣,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作為省農科院的總農藝師,我不僅開展著水稻種植技術、新農村建設的研究,還常常走鄉串戶,將種植技術和科學發展的理念送到需要的人們手中。

  我每年的休息日屈指可數,請我作報告、開展科技培訓的市縣非常多,每年都會進行30多場科技培訓。目前,我的培訓之路已經遍布全省三分之二的市縣,深受當地人民的歡迎。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但要研發出更多的適合農民需要的生產技術,而且要將它們推廣出去,轉化成生產力纔能發揮科研的效果,體現科研的價值。只有讓更多的人嘗到科技帶來的實惠,纔能促進我省的新農村建設。

  哈爾濱市農科院院長楊文月

  科技創新提昇農業核心競爭力

  作為農業科研單位,如何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提昇農業核心競爭力是我們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必須面對和想辦法解決的問題。多年來,哈爾濱市農科院始終以現代農業科技攻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農科教體制創新、適用型農科教人纔培養和區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研究為主要任務。以更多的農牧漁業科研新品種為哈爾濱區域新農村建設提供產品服務,通過項目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技術與示范服務,以實用人纔培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纔支橕,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政策與決策研究服務。

  為此,哈市農科院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昇農業核心競爭力。該院在松北區萬寶鎮巨寶村建設了“哈爾濱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重點開展糧經生產、設施園藝、水產養殖、畜牧養殖、農業培訓、農機裝備、農村能源七大產業,提昇區域科技水平,探索經營模式轉變,培養新型農民,力爭將示范區建設成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農業科技創新的平臺、國際農業合作交流的窗口、優質農產品物流信息的集散地、廣大農民接受科技培訓的綠色課堂、市民旅游觀光的休閑地、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成為全國一流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

  尚志市中藥材協會會長劉德福

  立足中藥材市場發展農村特色經濟

  近年來,農技協組織不斷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農業技術推廣組織體系及網絡建設、農民組織化程度和社會服務、以及農業技術經濟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尚志市為了發展特色藥材產業,幾年來,研究所從小到大,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協會從無到有,服務功能逐年增強。

  協會將始終堅持把提高會員技術水平,盡最大努力減少風險放在第一位。在以後的工作中將吸收更多的會員,擴大協會規模,注重對會員的科技培訓;建立科技示范園區,讓會員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在新品種的引進上多下功夫,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汲取成功的種植經驗;開闢多渠道銷售市場,提高銷售能力和會員的抗風險能力。協會還將不斷自我完善,開拓創新,增強協會服務功能,擴大基地示范效應,為全省發展中藥材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黑龍江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馬驥

  加快金融體制創新

  目前,我省金融業整體發展滯後,金融業總量比重較少,發展與需求不適應,金融業總體規模不大,金融機構較少,金融市場競爭不充分,信貸支持經濟力度不夠,金融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我省在“十二五”末金融業總量和規模應上臺階,年均增加值在20%以上;貸款增長率超過存款增長率,清理不良貸款。每年境內外金融機構增長3~5家。力爭“十二五”期末上市公司達到100家,保險業發展達到國家中等水平;到“十二五”末爭取全國性商業銀行均在哈建立分支機構,引進3~5家外資銀行,力爭地方銀行實現上市。使哈爾濱成為立足黑龍江面向東北亞地區的區域金融中心。


 

  省食品藥監局副局長張守文

  加速食品產業科技進步

  在推進食品產業科技進步發展中,作為我省食品科技工作者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和調動各位專家學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加強食品藥監科技服務工作中,要大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增強全省食品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創新能力。重點關注食品產業發展,組織食品科技工作者研究、探討食品產業的發展戰略及政策,為有關領導部門的決策起參謀作用。圍繞開發新產品、節能降耗、保質增效、保護環境等,組織全省食品科技工作者深入各食品生產企業開展技術諮詢活動,從技術層面為食品生產企業排懮解難,推進全省食品生產企業自主創新,提昇企業技術水平,促進我省食品生產企業的科學發展。加速推進產、學、研對接,積極開展食品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努力提高我省食品工業整體技術水平。

  東北林業大學校長楊傳平

  發揮特色優勢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

  東北林業大學是一所以林科為優勢,林業工程為特色,農理工經管文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是黑龍江省唯一的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水平,特別是結合自身的行業特色和學科優勢,在人纔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引領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堅持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努力為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堅持育人為本,注重人纔培養質量。建校近六十年來,我校為社會培養10萬林業建設技術人纔和管理者,同時,堅持為林業企業和地方林業管理部門培訓人纔,與地方林業局簽訂了人纔培養和培訓協議,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人纔保障和智力支持。

  發揮高校科研優勢,積極為林業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橕,尤其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真正做到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例如,發揮我校學科優勢,在“天保”工程建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林業工程等諸多方面發揮著專家智囊團、思想庫的作用。

  充分發揮大學的文化引領和社會教育功能,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發揮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宣傳示范和實踐教育作用。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高校應有的作用。

  省寒地建築科學研究院尹冬梅

  建築節能推動建設事業發展

  建設領域開展節能減排,降低能耗已被列為全國節能減排的重點工程,更是我省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領域。我省地處祖國最北部,屬嚴寒地區,采暖能耗居全國前列,建築能耗約佔社會總能耗的37%,位居工業能耗、交通能耗三大能耗領域之首,建築節能任務十分繁重。

  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們將從城鎮新建建築嚴格實行節能標准;加強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的開發利用;抓好綠色建築評選准備工作;大力推廣應用建築節能先進技術和產品;突出抓好公共建築節能工作;加強牆體材料改革工作入手,通過體制創新,促進建築節能改造工作,全面推動我省建設事業健康發展。記者何先友

  省農科院齊齊哈爾分院院長張樹權

  創新研發精准農業技術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大省,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糧食產量進入千億斤省份,位居全國第二。但是從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高效管理等方面,與兄弟省份差距很大,與發達國家差距更大,在精准農業研究上還沒有重大突破。

  作為農業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應積極投身黑龍江大農業的創新技術研究,尤其在新品種、新技術和高效管理上進行創新研究,研發出能夠充分發揮我省光溫增產潛力的高產品種,研發出抗旱節水新技術及土地地力提昇技術。同時,還要積極研發精准農業技術,按照省委書記吉炳軒提出的“四大六化”目標而努力,特別是如何實現大科技,並在科技上有所創新,應作為今後工作和努力的方向,齊齊哈爾分院全方位實施技術、理念創新,通過創新促進“三農”事業發展,通過創新實現節本增效,切實為黑龍江省農業糧食持續增長做出貢獻。

  省農墾總局科協主席葛文傑

  提供科技動力服務龍江大農業

  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國家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建設,著力建設大集團、構造大體系、振興大產業、實施大跨越、追求大示范、實現大外延、繁榮大文化、獲取大效益、促進大發展、做出大貢獻,切實將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推向新階段提供科技力量。

  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服務於全省實現糧食增產、農業提質、產業延伸,為我省現代化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動力。並在構建以農產品基地建設區域化、食品加工業清潔化、生產性服務業現代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為特征的“綠色產業體系”中,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發展而展現墾區科技特點,積極推進龍江現代化大農業建設。記者何先友

  省水利廳總工程師劉加海

  以節水技術為重點逐步建立節水型社會

  我省水資源比較豐沛,水土資源匹配較好,具有建設大農業、大水利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但是,我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滯後、農田抗災能力弱、水資源調控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工程性缺水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

  下一步,省水利廳將圍繞現代水利中心工作,在飲用水安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防洪抗旱減災、水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建設等領域進行關鍵技術科技攻關。以節水技術和水資源保護為重點,推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逐步建立節水型社會。節水技術是一個大系統,包括農業、工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其核心問題是提高用水效率,優化配置和有效保護水資源。

  同時,建立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管理體制,推進技術信息資源共享,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加快新技術在水利行業的應用和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通過專項的水利信息化工程提昇水利行業能力,為進一步加快現代水利發展提供有效的科學支橕與技術保障。

  省氣象局副局長高玉中

  以科技支橕氣象工作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氣象事業實現更大發展,加快我省氣象現代化建設,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四個能力建設,就要把科技創新放在突出的位置,用科技推動和支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這是氣象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也是氣象工作的重大戰略任務。

  下一步,我局將發展完善各類氣象科技信息和成果的集成共享機制,優化科技創新體系布局。加強科技項目過程管理和成果管理,建立成果交流展示平臺,推進科研成果向氣象業務服務轉化。切實提高氣象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益,健全與國家級、各級地方政府的氣象科研合作與交流機制,繼續推進局校合作,完善相關的機制建設,加大科研經費投入,進一步完善整體科技創新能力、科研和業務結合等工作。切實做到讓科技創新來引領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

  稿件采寫 許俊鵬 林立君 李春平 張晨輝 何先友 高長利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