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日訊 為了“討好”家中的小保姆,幾天前,家住道裡區運華廣場的李女士還塞給保姆200元錢獎金。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用戶需求的猛增,保姆變得越來越“金貴”,很多用戶為了留下保姆,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來打“感情牌”。
說起保姆十年來在用戶家中“地位”的變化,乾了9年保姆的楊淑英大姐深有感觸。2000年,楊大姐下崗後硬著頭皮乾起了保姆,每月工資只有300元,還要看用戶的臉色。楊大姐說,那時候很多用戶不尊重保姆,乾得不好就辭掉。幾年後,家中需要請保姆的用戶驟增,保姆的人數卻沒有太大的變化。楊大姐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同時被4家用戶相中了,經過交談,楊大姐最終選擇了一位性格非常隨和的用戶。
市民徐女士家6年來換過的保姆超過20個,不是她想換,而是頻繁地被保姆炒掉。徐女士說,現在的保姆太牛了,說她幾句,第二天就收拾東西走人。“哪個用戶敢訓保姆啊,哄著她們還來不及呢!”徐女士說,為了挽留保姆,她時常給保姆買禮物;逢年過節保姆回家時,除了大包小包給帶上一堆吃喝外,還要再加個紅包作為獎勵。“就怕人家過完節不回來了!”
昨天,記者在報達家政公司看到,用戶找保姆的用工單子積累了厚厚的幾大撂,足有近萬份,而在現場等活兒的保姆卻只有幾十人,雙方供需比例嚴重失衡。據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找保姆的市民越來越多,公司每天都能接到上百個用戶請求。可是保姆人數有限,尤其是住家保姆,更是少之又少。為了盡量留住保姆,很多用戶的確是在“哄”著保姆。也正因為這種情況,導致保姆挑活兒,工資接連上漲。為了使保姆行業進入良性循環,除了用戶改變觀念外,保姆大軍急需擴大隊伍,促使雙方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