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市『北大荒風光旅游區』邁出新步伐
2011-11-03 12:48:18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雙鴨山11月3日訊 借助雙鴨山市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會議的有力東風,市外事僑務旅游局明確目標,迅速行動,從規劃、項目、管理、安全、宣傳、培訓等方面入手,切實加快旅游業開發建設步伐,全面開創我市“北大荒風光旅游區”更好更快發展新局面。

  抓規劃構建發展格局

  圍繞全市旅游產業總體規劃體系,市外事僑務旅游局進一步完善縣區旅游業發展規劃,做好每一個景區(點)的詳細建設和發展規劃。主動與各規劃主導部門銜接,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交通規劃。強化規劃的嚴肅性和執行力,嚴格執行各級旅游規劃的審批職能。配合市人大專委會定期對全市旅游產業總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上項目提昇開發水平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重點旅游區、中心城區旅客接待中心、景區(點)停車場建設和旅游城鎮、景區的通訊、郵政、金融、醫療、餐飲等服務設施功能,同時加強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安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導向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紅色體驗、濕地生態、森林避暑、界江游覽打造重點旅游品牌。突出抓好“一山一寺一濕地”(七星峰、大菩提寺、安邦河濕地),“一婁二農一知青”(挹婁文化風情園、農機博覽園、美蘭莊生態農業觀光園和中國知青第一村),“一荒一水兩濕地”(墾荒文化、龍頭橋水庫、七星河濕地和東昇濕地),“一山一鎮一園”(小南山、俄羅斯風情小鎮、赫哲族風情園),“三山兩庫一河”(青山、定國山、羊鼻山、寒蔥溝水庫、東湖水庫和安邦河)等項目建設,傾力打造城市後花園。

  全面構建“一城集散、兩路支橕、三帶輻射、四輪驅動”的“1234”空間架構,形成“貫通全市、延伸周邊、跨越國界”的大旅游發展格局。一城集散:努力將尖山區建設成為我省東部地區的旅游服務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兩路支橕:以市域內128公裡烏蘇裡江為依托,全面啟動烏蘇裡江沿線景區帶,開發烏蘇裡江黃金水路。充分整合依饒公路沿線景觀,打造貫穿集賢、友誼、寶清、饒河的黃金旅游發展帶,開發依饒旅游觀光路。三帶輻射:打造環中心城區半小時旅游經濟圈,發展水上娛樂、農業觀光、鄉村度假等休閑產品,構建環城旅游帶。依托各縣旅游資源開發紅色體驗、濕地生態、森林避暑、界江游覽產品,建設新興旅游目的地,構建縣域旅游帶。加強區域戰略合作,聯動周邊主要城市以及俄羅斯邊境旅游城市,共同構築“無障礙旅游協作區”,構建區域旅游帶。四輪驅動:以集賢、友誼、寶清、饒河旅游開發為驅動引擎,帶動全市旅游產業跨越發展。將集賢縣建設成為戶外運動與濕地科普教育主題基地;將友誼縣建設成為農業農事體驗主題基地;將寶清縣建設成為北大荒風光核心體驗區主題基地;將饒河縣建設成為烏蘇裡江風情主題基地。


 

  重管理強化市場監管

  發揮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在日常旅游市場的巡查、監管和治理整頓作用,認真履行監管職能,積極開展旅游市場整頓和規范工作,受理和處理旅游投訴,維護旅游者、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檢查機制,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按照“綜合協調、檢查督辦、部門聯動、分工協作、統一行動”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旅游、工商、公安、商務、衛生、質檢、價格、安監等部門旅游市場聯合執法機制,將旅游市場聯合執法檢查作為常態性工作來抓,形成旅游市場執法整體合力,及時發現和解決旅游市場存在的質量問題。

  建立企業質監機制,完善質監網絡體系。在旅游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質量監督部門,主要負責對旅游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質量監督管理,處理各種游客意見或投訴糾紛,參與和協助處理旅游管理部門處理旅游投訴,探索標本兼治的長效管理機制。

  保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依托旅游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預警制度,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重大責任追究制度,並協助公安、衛生部門建立完備的旅游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案,形成聯動系統,及時應對、妥善處理旅游安全突發事件。

  聯合市政府應急辦、市消防支隊、市安監局等相關單位,組織開展星級飯店滅火應急疏散演練、旅行社交通事故安全應急救援演練、景區游客溺水救援演練,從而提高旅游從業人員危機處理能力,做到有預案、有防范、有准備、有應對,為防范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發生奠定堅實基礎。


 

  抓宣傳打造魅力形象

  堅持政府主導與企業主體相結合。在城市主題形象的設計、宣傳和推廣上,重大旅游節事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上,形成市場化運作的宣傳促銷工作態勢,引導和支持旅游企業,以產品為紐帶,共同投入資金,協同策劃產品,聯合營銷市場。

  堅持城市營銷與產品營銷相結合。把市域的精品旅游產品加以包裝,深入挖掘我市旅游文化內涵,突出滿源文化之魂、北大荒文化之根、濕地文化之真以及紅色、民族、界江文化之情,讓游客深度體驗雙鴨山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別樣的濕地自然風光和多樣的民俗風情。

  堅持區域營銷與全局營銷相結合。穩固老市場,開拓新市場,積極組織參加國家、省及港澳臺各類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舉辦《雙鴨山濕地風光攝影展》,全力開發與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內旅游發達地區的省際間旅游線路,借助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開拓國內客源市場。

  堅持傳統營銷和特殊營銷相結合。集中優勢,強化傳統媒體營銷,邀請國內外知名創意公司和文化企業,制作旅游專題廣告片,在央視等強勢傳媒的黃金時段播出,充分展示獨特的地域魅力。編輯代表雙鴨山形象的綜合性旅游手冊,將旅游宣傳納入全市對外交往和宣傳計劃,引導社會各界宣傳城市、宣傳旅游;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主流媒體和網絡、短信、數字寬頻等新興時尚媒體的作用,形成立體宣傳陣勢。同時,加強網絡營銷,依托“中國·雙鴨山”網和“北大荒之都·雙鴨山”旅游網,宣傳推介旅游形象和旅游產品,實現市、縣區、企業三級旅游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重培訓提供有力支橕

  組建旅游顧問諮詢委員會,開展引智工程,提高旅游人纔待遇,形成旅游人纔留住機制。與教育、發展和改革、勞動人事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緊密配合,編制人力資源培訓發展規劃,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

  加強全市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實行執證上崗。建設培訓中心和培訓、實習基地,選送優秀管理人員到高等院校學習深造,為旅游業科學發展提供人纔支持和智力保障。

  充分發揮市旅游培訓中心的職能和作用,擴大業務培訓范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中、高級人纔培訓,提高企業員工上崗持證率。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