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4日訊 2日下午,在省科協第七次代表大會上,記者采訪了哈工大校長王樹國、哈工程校長劉志剛、東北林大校長楊傳平、黑大校長張政文,他們借省科協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之機,就我省高校如何加強學風建設,特別是關於生活報近期重磅推出的反抄襲系列報道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
抄襲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
王樹國對孫志崗老師的反抄襲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大學生抄作業的現象在全國各高校都存在,哈工大也不例外,但哈工大一直保持嚴謹的教風、學風,孫志崗老師就是一個突出的典型。在哈工大,像孫志崗這樣負責任的老師還有很多。”
王樹國認為,孫老師的做法將反抄襲工作從常規的畢業論文、期末考試具體到平時的作業當中,更難得的是他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與信任,而不是抓與被抓的矛盾雙方。
“之所以要反抄襲,是因為抄襲背後反映的是學生品德素養和誠信問題。一個連作業都抄襲的學生,大學怎敢把他放心地交給社會?”王樹國說,哈工大對待考試作弊的態度一直是零容忍,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目的就是讓學生知道,這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一些不良風氣很容易侵蝕高校學生,加之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方法,逐漸導致部分學生投機取巧、鋌而走險。這需要學校及時引導,讓學生樹立誠信的品格。”
據王樹國介紹,哈工大校園內有著濃厚的誠信氛圍,比如哈工大有很多“誠信班級”,這些班級的全體同學共同承諾“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相互督促,共同維護這樣良好的小氛圍。“小氛圍帶動大氛圍,他們通過積累,營造了一個大的誠信環境。高校教師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教學的目的,不要把教學單純地理解為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德是最基本的底線,是立足之本,培養德纔兼備的學生纔是教學的終極目標。”
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劉志剛:
抄襲與偷在本質上相同
“我是七七級大學生,我們那時候腦子裡完全沒有抄襲的概念。”劉志剛說,“現在一些大學生,對抄襲的性質顯然認識不夠,比如他們知道從別人口袋裡拿錢是不對的,卻不認為抄襲是可恥的。一定要讓學生認清抄襲與偷錢這兩件事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大學生作業抄襲、考試作弊、學術不端的現象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大環境密切相關。”談起本報刊發的《一個大學教師的反抄襲戰爭》系列報道時劉志剛說,以前人們常將大學稱為象牙塔,現在這種說法似乎不夠准確。一道圍牆顯然難以阻擋社會不良風氣的入侵,大學不可避免地和社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聯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凡事都想“走捷徑”的浮躁心態。很多人不願意踏踏實實地做好一件事,而是想方設法不勞而獲或敷衍了事。
“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可能在大學校園裡出現。由於人們對大學生普遍期待很高,所以對於大學校園存在的不良現象,關注度很高,反響也更為強烈。”劉志剛不無惋惜地說,“很多大學生雖然已經讀到大學了,卻還需要學校去教他們最基本的‘五講四美’,提醒他們考試不要抄襲、做人要誠信,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在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上,大學責無旁貸。”劉志剛認為,高校不能空喊學風建設,也不應完全拿制度去約束學生,單純的說教更是不可取。“學校的使命是教書育人,育人就是要用積極向上的東西去吸引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行為。”

東北林業大學校長楊傳平:
因材施教
從另一角度杜絕抄襲
“懲罰抄襲的前提是不能將過高的要求強加給學生,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程度,給予分類教學和不同層次的考核標准。”楊傳平說,“反抄襲的目的是建立學生的誠信,而不是將學生‘趕出場’。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因材施教,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杜絕抄襲。”
“作為高等院校,大學裡鼓勵什麼,反對什麼將直接在學生的世界觀裡打上烙印。”楊傳平在接受采訪時說,“抄襲在高等院校中應該堅決杜絕,一定不能給學生任何抄襲的市場,扭曲了他們的世界觀。杜絕抄襲是學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抄襲之風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根深於長期被侵蝕的社會土壤之中,基於此楊傳平認為,反抄襲的工作需要老師們日積月累的正確引導。同時,楊傳平也指出,學生需要因材施教,教師教學方法的好壞也同樣不能以統一的標准來要求。如今,教學評價系統進入各個高校,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都需要接受來自同行和學生等各方面的檢驗。以教師抓學生抄襲為例,這必然會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不理解的情緒,如果任由這種情緒反饋到評價系統上,對老師同樣是不公平的,“教師評價系統是一筆良心賬,想要算好這筆良心賬需要一個完善、靈活的體制。”楊傳平建議,首先,不同類別的高校應該采取不同的評教標准,結合學校的特色去建立評教體系;其次,對於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也應該結合教師本身的特點而定。
“建立學生們的誠信需要制度作為依托。”楊傳平認為,因材施教、完善評教體系,都跳出了傳統的說教式教育,它的意義在於掐斷學生抄襲的根源,建立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的長效機制。
黑龍江大學校長張政文:
抄襲零容忍 究責不能踢皮球
“作業抄襲現象無論從學風還是道德角度來說,都是堅決不允許的。大學生在學校養成了抄襲的惡習,將來進入社會勢必會將這種不良風氣帶到各行各業中。因此,一所負責任的大學一定要對抄襲行為零容忍。”張政文說,必須認真反思抄襲行為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不要像踢皮球似的,把責任推來推去。”
張政文認為,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是引發學生乃至教師抄襲、剽竊的原因之一。社會、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應該共同關注並合力解決這一問題,每個人都應捫心自問:我是如何做的,該怎麼做,做得正確嗎?
“從主觀方面來講,抄襲現象也是個別教師、學生道德水准下降、自律意識薄弱、職業操守淡化的必然結果。學生出了問題,作為老師難辭其咎。”張政文說,所有教師在責備學生之前,首先問問自己,是否真的好好教了。“現在有個別大學教師不把教學工作放在首位,教學水平低、教學效果不好,學生收獲甚微。在測試或期末考試時,學生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只能選擇鋌而走險。”
張政文還建議大學生要時常問問自己,“考上大學容易嗎?父母供我讀大學容易嗎?平時不認真學習,考試只想抄襲,不但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自己,選擇抄襲的那一刻,就已經丟掉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理想和追求,從光明走向黑暗,從頂天立地變得無比渺小,付出這樣的代價值得嗎?”張政文說,“高校一定要幫助大學生樹立責任感。要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絕對不能碰觸的,一個是法律的上限,一個是道德的底線。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以及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