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7日訊 近年來,雙鴨山市深入挖掘滿源文化、赫哲文化、抗聯文化、知青文化、煤礦文化等極具雙鴨山地域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資源,以二人轉、龍江劇、版畫、舞蹈等為主要形式,在特色上下功夫,組織力量創作了一批反映雙鴨山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如一張張“文化名片”,不斷將雙鴨山推介到全省、全國。
市文聯、市文廣新局、市群眾藝術館、市龍江劇院等堅持采取多種形式,多渠道培育各類專兼職文藝人纔,文藝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目前,雙鴨山市已擁有各類專兼職文藝骨乾1200多人,比10年前翻了一番。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以文化興市為己任,揮灑心血,綻放纔華,湧現了王學良、苗俊英、丁雙北、張曉瑩、乙萬軍等文藝精英。兩年間,雙鴨山市組織全市文藝工作者創作戲劇、歌曲、舞蹈、美術等各類文藝作品達500餘件(個)。
優秀文藝作品迭出
近年來,雙鴨山市各藝術門類都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影響的優秀作品。其中,詩人於洛生的《心靈殺毒2.0》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後在全國熱銷。木樺、苗俊英、姚中晉、李梓彬、崔沛文等分別創作的《木樺趣味小說》、《苗俊英戲劇文選》、《向古山房散記》、《雙鴨山地區抗日史話》、《雙鴨山史話》先後出版發行。在黑龍江第四屆舞蹈大賽上,市藝術劇院創編的舞蹈《物阜年豐好家園》、《紅旗飄飄》、《歡天喜地秧歌情》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張曉瑩創編的舞蹈《興安嶺上鄂倫春》獲黑龍江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寶清縣創作的《婆婆也是媽》、《東西兩院》、《租妻》、《爭指標》四個龍江劇折子戲在第三屆“白淑賢杯”龍江劇創作演出活動中,共榮獲六個獎項中的二十三個小項的獎勵。今年,《哪吒鬧海》選段和銅管五重奏《滑稽演員》在黑龍江省戲劇大賽和黑龍江省第四屆器樂大賽上分獲金獎和二等獎;市“金鳳凰”女子合唱團在全國“七色夕陽歡聚人民大會堂第二屆全國中老年纔藝大賽”中榮獲金獎。
發掘歷史文化資源
昔日亙古荒原,今朝文化寶地。佔全省總數四分之一的1024處文物遺址,距今2000年左右漢魏時期的821處城址、祭壇址、聚落址、瞭望臺……得天獨厚的文物“家底”,為雙鴨山市的文物發掘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資源。近年來,雙鴨山市以打造“挹婁王城、滿源之鄉”文化名片為重點,全面加強歷史文化宣傳,2008年,“中國·雙鴨山挹婁文化論壇”成功舉辦;今年3月初,由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鳳林古城發現記》在央視“探索與發現”欄目中播出,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今年,友誼縣又成功推出了“滿源尋根祭祖”品牌。此外,該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措施得力,赫哲族樺樹皮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赫哲族插草球”、“赫哲族民間音樂嫁令闊”、“赫哲族薩滿舞”均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好戲連臺好歌不斷
好戲接二連三,好歌接連不斷。2009年,雙鴨山市與北京同齡子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拍攝了電視連續劇《同齡子》;今年,又與公安部金盾影視中心、北京天銘嘉業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攝制了電影《給你點顏色》,雙鴨山作為主要的外景拍攝基地,實現了這個市在影視拍攝方面的重大突破。而由市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市情宣傳片《神奇北大荒魅力雙鴨山》,成為雙鴨山市又一張閃亮“名片”,目前其視頻在網絡熱傳,使雙鴨山的知名度持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