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城市蝶變的濕地樣本 2011哈爾濱濕地旅游全紀錄
2011-11-08 09:36:1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濕地之於哈爾濱,就像奧運之於北京、世博之於上海,成為一座城市蝶變的原動力。

  今夏的哈爾濱,因為有了濕地旅游開發,遠客盈門、知名度飆昇、大資本踴躍投入。

  有了濕地旅游開發,哈爾濱市民幸福指數大幅提高,內生動力強勁,參與“北躍、南拓、中興、強縣”城市大發展戰略的熱情空前高漲。

  政府各職能部門成功地經歷了一次集中檢閱,旅游、城建、規劃、水務、交通等各部門以及各區、縣(市)政府部門凝神聚力、爭先恐後,在最短的時間、以最高的效率為濕地旅游開發提供了硬支橕。

  濕地旅游牽引著我們跳出了對經濟發展固有模式的認識窠臼,重新審讀哈爾濱經濟的內在架構及產業發展思路。

  未來五年,哈市將把旅游業打造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使服務業更大更強,並以服務業的發展,聚人氣、擴市場、創造新需求,從而帶動工業、農業大發展。

  聚人氣

  5月到10月舉辦近百項濕地旅游活動

  612萬游客暢游大美濕地

  【今夏的哈爾濱動感十足,“南腔北調”明顯多起來,很少在夏季組團的澳門、新加坡旅游企業組成龐大的旅游團慕名來哈。在濕地旅游帶動下,哈市夏季旅游空前火爆,僅一個月,就有20餘個旅游專列浩浩蕩蕩開到哈爾濱,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史無前例】

  6月5日至6月20日,哈爾濱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哈爾濱松花江濕地旅游文化節。文化節開幕當天,哈市組織了江上巡游、陸上巡游、焰火表演等多項大型活動,很多創意和活動都是首次推出、嘗試。濕地節16天時間,我市濕地景區共接待上百萬游客。

  濕地徒步、濕地攝影、濕地婚禮……圍繞濕地風光,從5月到10月,哈市舉辦了近百項濕地旅游系列活動,濕地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612萬人次。

  首屆文化節產生的“眼球效應”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進入八九月份,哈市旅游市場更加火爆。8月,河南旅游企業組成了一支900人的團隊,乘坐專列來哈游覽濕地。以往,9月是哈市旅游市場“青黃不接”的季節,今年9月,哈市僅接待旅游專列就達20多個,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史無前例。

  新加坡曾兄弟旅游企業組成了一支400多人的團隊來哈爾濱觀光,這是哈市有史以來接待的最大規模的入境旅游團。澳門旅游企業組團專程來哈參觀充滿異域風情的伏爾加莊園。

  新加坡曾兄弟旅行社有限公司中國產品與市場部東北市場負責人孫楊表示,游客對哈爾濱景區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兄弟”以後將大力開發哈爾濱旅游市場。

  一“房”難求,一“票”難求,哈爾濱的夏季旅游進入最火季。從6月至9月,哈市夏季旅游總收入達190.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2%;接待游客量為1748.52萬人次,同比增長22.5%。


  拓資源

  12處濕地旅游景區同時開放

  旅游資源得到極大豐富

  【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標志旅游進入大眾化時代,我市2010年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一座城市的旅游資源能否滿足本地市民的旅游需求,是繼吃飽穿暖之後最大的民生問題,也是一座城市凝神聚力,激發內在動力,實現城市快速晉位的核心所在】

  首屆哈爾濱松花江濕地旅游文化節開幕當天,素有“北方小三亞”之稱的金河灣濕地植物園免費對市民開放,用“魚貫而入”形容景區當天的接待情況毫不誇張。

  這一天,哈爾濱所有濕地旅游景區全部對市民免費開放;

  這一天,數以萬計的市民走出家門,湧入近在咫尺的“世外桃源”。

  “哈爾濱人不是沒有出游需求,而是可以休閑度假的地方太少”,市社科院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晶說。

  歷史上,受到俄羅斯文化影響,哈爾濱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這座城市的人時尚、懂得生活,每到節假日,松花江畔、太陽島上,凡是可以休閑度假的地方,都會聚集大批市民。

  盤點我市夏季旅游資源,多年來,除了太陽島和城市周邊的幾座山脈,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等歐式建築景區外,哈市沒有增加太多旅游產品,這與市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形成巨大差距。

  其實,哈市旅游資源並不稀缺。道外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大面積濕地資源……這些自然和人文旅游產品不但內涵豐富,而且屬於極其稀缺的旅游資源,在國內也絕無僅有。

  今年哈市共推出12個濕地旅游景區,其中新建項目6個,分別為濱江濕地、陽明灘、狗島、呼蘭河口、月亮湖、松花江森林公園;擴建項目兩個,分別為金河灣、大頂子山航電樞紐景區;昇級改造項目4個,分別為太陽島、一湖三島、伏爾加莊園、小白魚泡濕地公園。

  市旅游局局長楊傑說,按照慣例,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絕大多數市民就具備了旅游消費能力,2010年,哈市人均GDP已達到5000美元。從旅游自身發展階段看,旅游業已從遠足觀光型發展到理性的休閑度假型,游客在旅游產品的選擇上更注重深度放松身心,近途而又經濟實惠的休閑游成為市民首選。開發濕地旅游、滿足現階段市民的旅游需求,已經成為繼吃飽穿暖後最大的民生問題。

  “符合現階段旅游需求的休閑度假型濕地旅游不但滿足了市民需要,也讓市民在旅游中凝神聚力,形成巨大的內生動力,進而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的城市發展大戰略中來。”楊傑說。


 

  增收入

  就地轉產就地創收

  沿江農民年收入激增

  【在濕地旅游帶動下,松花江黃金水帶經濟開始復蘇,沿線及支流餐飲業、水產養殖業相繼繁榮起來,哈市第三產業規模和服務水平空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昇,經濟轉型速度加快】

  道外區民主鄉和巨源鎮沿江農民受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影響,失去了固有的生產資料,濕地旅游開發實現了道外區沿江農民就地轉產、就地從業、就地創收。

  民主鄉的農民2010年人均收入約8000元。濕地旅游開發以來,1500名農民參與濕地景區建設,70名村民參與濕地旅游管理,人均收入大幅提昇。民主鄉黨委書記黃秀雲說,如今的民主鄉農民人人都在想著如何利用濕地旅游開發之機創富生金。

  巨源鎮28家農家樂、漁家樂的經營者原來多為鎮裡的貧困戶,去年全年收入最低的只有2000元,今年戶均淨收入超過1萬元。

  沿江開發的濕地旅游為當地生活的幾百萬居民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機遇和平臺。今年,哈市以打造松江濕地旅游為載體,年新增直接創業就業崗位8000個,間接創業就業崗位32000個,待我市所有濕地游項目建成後,約能提供8.8萬個創業就業崗位。這些崗位主要由新增加的賓館、家庭旅館、碼頭、旅行社、游船提供,人員主要是各相關企業的管理、服務人員。

  餐飲住宿類人纔薪酬明顯增加,月薪平均漲幅達15%左右,一些高端酒店的服務員月薪最高達8000元。

  旅游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突顯,今年三季度,受濕地旅游等因素影響,哈市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業務量增大,業務量景氣指數為140.0,同比上昇45.0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增長,營業收入景氣指數為155.0,同比上昇45.0個百分點。

  曾經“飢腸轆轆”的哈爾濱北方船舶有限公司,今夏經常“徹夜不眠”。該公司綜合辦主任劉鳳童算了一筆賬:建造濕地旅游船只,公司年生產總值將增加三分之一。隨著松江濕地旅游深度開發,該公司的效益還會大幅提昇。

  據悉,“十一五”時期,我市旅游業佔全市GDP比重從6.7%上昇到10.41%。旅游消費對住宿業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貢獻率超過40%。


 

  創品牌

  城市知名度飆昇

  大資本躍進冰城

  【歷史上,哈爾濱就是一座開放的城市。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裡號稱“萬國之都”,彼時的哈爾濱,開放是被動的。時光流轉,這裡再一次聚集國人的腳步、世界的目光,此時的哈爾濱,開放是主動的】

  濕地旅游吸引了來自京津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港澳臺地區以及泰國和艾市的上百家國內外知名旅游企業前來我市考察調研,參加哈爾濱夏季旅游產品推介會,並計劃共同開發哈市夏季旅游市場,招徠省外、境外游客到哈市觀光避暑、游覽濕地。

  這一切,源於營銷意識。

  從6月開始,市旅游局組織多支宣傳隊南下廣州、西向蘭州、挺進中原,舉辦新聞發布會、產品推介說明會,通過在當地機場、賓館、酒店及其他公共場所擺放圖片、畫冊、導游詞等形式,廣泛宣傳哈爾濱濕地旅游。市旅游局還與旅游企業聯合赴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及俄羅斯、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傳統國際客源地,宣傳濕地旅游產品。

  在“‘十二五’開篇,媒體看哈爾濱”集中采訪活動中,《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11家中省直媒體通過濕地節這一載體將哈爾濱“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推進情況進行詳細報道。

  來我省參加“走紅色道路,展龍江新貌”的全國各大網站的80餘位網絡媒體記者集中參觀了我市濕地美景,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廣播網、新浪網、搜狐網等網絡媒體先後刊發介紹我市濕地旅游的稿件達30餘篇(條)。

  以“外埠媒體人聚焦哈爾濱濕地風光”為主題的全國攝影大賽在哈開賽,來自沈陽、長春、大連、呼倫貝爾、煙臺等城市的報紙專業攝影記者,圍繞我市濕地景觀進行集中創作,大賽作品集中在《沈陽日報》、《長春日報》、《大連日報》、《煙臺日報》、《呼倫貝爾晚報》等省外媒體刊出。

  ……

  一系列宣傳活動,哈爾濱再一次聚集了國人的腳步、世界的目光,大資本紛紛進入我市。近兩個月,東方集團、中航工業、恆大集團、深圳華僑城等多家企業來我市考察,積極洽談濕地旅游投資合作事宜;著名的臺灣東南旅行社將大陸總部設在哈爾濱;多家投資公司擬定投資計劃,准備在哈市興建五星級酒店;年內將有萬豪酒店、洲際皇冠假日酒店、香格裡拉、太陽島國際會議中心酒店、麗笙大酒店、萬達酒店、富力城等7家五星級酒店開工建設。


 

  強推動

  各部門通力合作

  政府提供硬支橕

  【一個“一”沒有力量,無數個“一”纔能創造奇跡。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情況下,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濕地旅游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全市各部門通力合作,短時間內濕地旅游各項活動全線鋪開】

  自去年8月8日松花江濕地旅游啟動以來,在旅游、水務、交通等部門專業規劃基礎上,規劃局牽頭完成了《萬頃松江濕地保護與利用規劃》、《太陽島風景名勝區規劃》、《三家灣避暑城規劃》、《月亮湖總體規劃》等專項規劃,目前,賓縣、道外等區域規劃正在編制中,松花江濕地的規劃體系已初步形成。

  濕地美景之所以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也離不開通往濕地的道路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快捷便利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硬支橕。

  今年市政府投入18億元,新建改造6條通往濕地景區的道路,松花江濕地旅游通道及哈阿路支線工程(伏爾加莊園旅游聯絡線)、東巨路、小白魚泡支路、水泥路、哈東路等道路全線通車,哈東濕地旅游路網體系已經形成。

  伏爾加莊園總經理韋敏芳說,哈東路網打通後,由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乘車經打通後的長江路、伏爾加莊園路,20多分鍾就能到達伏爾加莊園,比原來繞行至少節省一半時間。

  投資70億元建設改造的松花江兩岸堤頂景觀路可連接江南、江北多個重要濕地旅游景區,形成一條無障礙陸路旅游環線。

  多條濕地水上航線同時開通,提高了濕地旅游的可進入性。今年我市共完成並投入使用9個旅游碼頭;開通濕地旅游主航道日游航線7條,夜游航線1條;在6個景區內開設內部水上游線,各景區組織並投入運營的各類旅游船只達到117艘。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