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9日訊 據解放日報報道,自10月12日,隨著首批2450噸黑龍江虎林新大米運抵上海,最早收割的樂惠牌虎林新大米已在上海良友、聯華、華聯吉買盛、易買得、樂購等超市陸續上架,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熱捧。上午7點不到,有的超市門口已蜂擁數百名市民前來購買。一家聯華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店裡已總共來過三次貨,每次都有幾百包,量都不算少,但還是很快就賣完了。虎林新大米口味不錯,價格也實惠,一些市民一買就是好幾包,有的甚至10包搬回家。』部分超市只好采取發米票的方式來限購。有的不良超市趁機提價,原價52.8元的10公斤裝一袋,賣到了65.8元。一些不法商販見有利可圖,便以每只2元的價格回收虎林新大米包裝袋,然後裝上陳米或以新米兌陳米的方式重新包裝出售。
上海良友集團總經理董勤告訴記者,目前已累計供應了5000多噸虎林新大米,平均每天向市場投放200多噸,相當於2萬多包,創下樂惠牌大米單品的銷售紀錄。虎林當地的糧食加工企業全部開足,即便如此還是供不應求,現在幾乎是零庫存。良友集團已采取措施,直接將稻谷運抵上海,由上海良友樂惠米廠加工制米供應市場,爭取盡快做到平穩、常態供應。『東北新大米是分批從虎林用專列運來,後續的供應會跟上的。』董勤說。
虎林大米安全且價格平民化。一個時期以來,食品安全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特別是今年4月,『染色饅頭』事件敲響了上海食品安全的警鍾,以後牛奶、奶粉、火腿腸、冷凍水餃……接連被曝光不安全,消費者開始尋找真正的綠色食品。大米是老百姓的主要食品,人們有理由對此予以足夠的關注。
北上覓地:好地方出好稻米
民以食為天,保障糧食供應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政府想到了。在充分的考察研究的基礎上,上海市政府決定在黑龍江省虎林市建立糧源基地。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代表團赴黑龍江省學習考察,就進一步深化滬黑兩地糧食產銷合作達成共識,並簽署了深入發展糧食產銷合作協議。確定虎林作為糧源基地,每年將有50萬噸以上的優質大米從虎林運銷上海。這個供應量相當於去年一年上海各大超市、便利店銷售的所有品牌大米的總量。這對於保障上海糧食供應,豐富上海市民餐桌,帶動虎林農業生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糧食主銷區,據統計,2010年全年的糧食總需求量為550萬噸,80%依靠外省市調入和少量進口調劑。預計到2015年將上昇至600萬噸。確保糧源供應是上海糧食安全的關鍵。董勤告訴記者,作為國有企業,良友集團理應擔當社會責任。早在幾年前,良友集團就在積極尋找穩定優質的糧食基地。集團派出專業人員考察了主要產糧地區,與東北蘇北加強合作,加快建設六大糧食收儲基地。而虎林就是其中的一個。
今年7月和9月,記者曾兩度采訪虎林,了解當地的稻米生產情況。虎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邊陲,那裡土地肥沃,耕地廣袤。選擇在虎林作為上海糧源基地,一是由於虎林的米業十分興旺,水稻種植面積達450多萬畝,每年稻谷產量近300萬噸,是全國主要產糧區,還被中國糧食協會授予"中國綠色稻米強市"稱號;二是當地大米加工廠多,自動化程度高,收儲的原糧可以在當地加工後直接運銷上海,成本大大降低;三是那裡地多人少,基本上沒有工業污染。
虎林為何能出好大米?水稻專家魏永海為記者釋惑。他介紹,虎林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十分適合水稻種植。虎林水稻是寒地品種,適宜北緯46度左右的環境,而虎林地處北緯45度36分至46度36分,在這個緯度上,每年5至9月日照充分,日夜溫差大,水稻白天充分享受陽光,夜裡因氣溫降低減少水稻的乾物質流失,保證了養分促進生長。這裡開發較晚,土壤自然肥力高,有機物豐富,灌溉水源均達到國家二級標准。
合作共建:好機制保好產銷
上海市民能夠在第一時間品嘗到3000公裡外的虎林新大米,得益於上海糧源基地建設的新成效。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思路指導下,良友集團走出了關鍵的一步。董勤說,糧食保障基地選好了,如何建設?要搞合作,不能是簡單的收購關系,一定是要緊密型的。
9月27日,良友集團與虎林當地最大的糧食企業綠都集團簽約,通過增資擴股方式,持有了虎林綠都集團51%的股份,並派出高層管理人員和業務員,長期深度地參與當地糧食的生產購銷管理運營,把上海的管理經驗滲透到新綠都集團之中,共同探索跨區域糧食產銷合作的新機制。9月份記者再度采訪虎林時,就曾遇到良友集團派出的業務員,在虎林深入稻田、農場、糧庫、米廠,一起組織收購新糧,監督制米質量,協調火車運輸,為的就是讓上海市民在國慶節後就能搶『鮮』品嘗到虎林新大米。
新綠都集團總經理趙永安不止一次地對記者表示,我們是一家人了,虎林當地把保障供應上海大米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改善水稻種植環境,提高大米加工水平。
為上海人民提供優質大米已在虎林當地深入人心。為保證質量,一些糧農主動采取『割曬式』作業,即把水稻割下後不直接脫谷,而在地裡曬上幾天逐漸脫水後再脫谷。八五O農場第十二管理區的糧農紀長軍說,稻谷水分蒸發不能急於求成,如脫水過急,米粒就會出現『精紋』,致使在制米過程中成為碎粒而不合格。在佔地40萬平方米的虎林糧庫內,記者看到了一堆糧農交售的新稻谷,足有1000多噸。糧庫主任葉青說,新交售的稻谷含水量大多為18至20,經烘乾機烘乾作業後,一般可達到15左右,我們要嚴格執行這個標准,纔能生產出優質大米了。
記者看到,工人們全神貫注地在監控儀表前觀察流水線的狀況,金燦燦的稻谷進入流水線的前端,終端導管中就流出白花花的大米,整個制米過程都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保證了大米的質量。新大米采用了專門的包裝袋,直接傳送至糧庫專用鐵路線的站臺上,等待著運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