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11日訊(鄭朝英 記者岳雲雪) 11月8日,立冬節氣。早上8點,記者跟隨哈爾濱電業局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到用戶家服務,忙碌的一天就從換燈開始了……
第一站: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孟廣斌家
8時50分,從鬧市區轉進入一片平房區,再經過一個只容一輛車通行的小路,拐入一座明顯很舊的多層樓前,車停了下來。“到了,這個地方是南崗區文景頭道街,樓房舊,這裡的電始終成問題。”曾在南崗供電局工作的隊員梅宏剛更了解情況。
孟廣斌家從家俱,到用品,處處顯露著陳舊,牆上的一張張合影照片和疊放的一尺多高的證書,顯示出了這家主人的“不一般”。孟廣斌的妻子熱情地迎接了我們。
“嫂子,給你家換燈來了。”服務隊隊長欒國祥進門說道。
“今天換這個燈。”進屋後欒國祥指著屋頂一個有些變形且很舊的熒光燈具說。
梅宏剛搬來了凳子,然後戴上線手套,拿著鉗子,站到凳子上開始拆卸舊燈具。呂文錚則協助著拿放卸下的物件,從工具兜中找需要的螺絲帽、撕、遞絕緣膠帶。
安裝新燈座時,欒國祥過來用燈管在下面頂著,起到了很好的支橕作用,使梅宏剛方便上螺絲,擰線,纏絕緣膠布、安燈管。一切工作就緒,試亮,全好用!怕嫌費電,梅宏剛下凳子前還征求了孟廣斌妻子,然後拿下了一個燈管,告訴她這些留著換用。
“把廚房這個燈管也給換了吧。”在徒弟們工作的時候,欒國祥還檢查了廚房的燈。很快,梅宏剛和呂文錚配合把廚房燈又給換了。細心的呂文錚在前段日子到孟廣斌家後,發現屋內很暗,就一直惦記著他家孩子學習用燈的事。臨行前,她把送給孟廣斌家孩子的臺燈安好試亮好纔放心。“換了新燈也不如用臺燈學習好,省得壞眼睛。”
9時43分,任務結束。“每次她都出來送,並等到不見我們車為止。”果真如此,或許,這是用戶發自內心的一種表達感謝和敬意的方式吧,雖無聲,但仍讓我心頭一暖。那一刻,我也似乎能體悟出李慶長共產黨服務隊總隊的隊員為什麼能團結快樂、樂此不疲、任勞任怨的原因了。
|
|
第二站:南崗區國慶街用戶黃斌家
因為順路,隊長欒國祥又打電話問了另一家用戶家中有人否。在確認有人後,10時許,服務隊又趕到了位於南崗區國慶街上的一用戶家。
“這家男的叫黃斌,這次給他家跑根‘明線’。舊線太細,在牆裡,上次都燒焦了。”欒國祥介紹說。帶好材料、工具後,來到了位於五樓的黃斌家。進門前,服務隊在門口沒忘穿上自備的鞋套。
因為事前欒國祥給他家用電隱患臨時做過處理,所以這次工作任務也很明確,就是從廚房貼近屋頂的廚櫃中引出一個明線到門口的空氣開關。
梅宏剛戴上線手套、踩上凳子、剝線、連接、纏絕緣膠布、捋線、穿牆、順線、接入空氣開關。 “前一個多月,我們家半夜沒電了,就打電業局服務電話,也纔知道李慶長退了,接電話的欒隊長很快就過來了。結果弄好剛走了10分鍾又停電了,我們又把他叫回來了,他還把鄰居家的閘也給修好了。”趁他們工作的時候,女主人向我介紹了與服務隊結緣的前因。
“說真的,我們對電就是一竅不通,沒電時就怕電不安全引起火災什麼的。上次欒隊長檢查時發現線細都燒焦了。欒隊長比我還上心,因為我們不在家一個月多了,這幾天剛好在家,他們就來了,真的很感謝李慶長服務隊,我們感覺很貼心。”黃斌的愛人高興地說道。
門口過道處很狹小,只容一個人轉身,梅宏剛在接好線後,又用集線釘將電線進行了定位。
接好線後,梅宏剛和呂文錚逐一檢驗了各插座是否都有電。全有電!可以放心使用了。此時,時鍾顯示10時45分。一上午的時間,呂文錚還接聽、解釋了用戶電話7個。
中午了,趕回單位吃飯,下午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這支共產黨員服務隊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