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新季大豆逐步上市 農民惜售企業處於虧損邊緣
2011-11-14 06:29:2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4日訊 大豆收購商販包曉飛今年有點閑,“在農民手裡收不來大豆,現在只給一些豆腐坊收點兒。”今年我省新季大豆現已逐步上市,但農戶惜售,大型壓榨企業收購清淡局面未見改變。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我省八成壓榨企業仍處於停產狀態,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正面臨著原料采購困難和市場丟失風險。

  農民:價低不賣

  “本以為新豆下來後,大豆價格能掉下來,結果不但沒掉價,反而漲價了。”小嚴在哈市經營一家豆腐坊,9日,大豆收購商給他送來5000斤大豆,每斤2.3元。“現在的大豆都能捏扁,可比陳豆水分大多了。”小嚴說,即使這樣,他給幾個供貨商打電話,均被告知今年都這個價。

  哈市呼蘭區楊林鄉七佰村種植戶馮偉利介紹,現在大豆收購價每斤不到兩塊錢,太低了,他家的大豆還堆在倉房裡。馮偉利說,由於種植成本、人工費用及租地費用上昇,不到兩塊錢一斤不想出手。

  今年七佰村供種植了4000多畝大豆,新豆下來後有收購商開始在村裡收購,但因價格不被農戶認可,多數農戶並不急於出手。據哈爾濱糧食局監測顯示,農戶心理預期價位在2.30-2.40元/斤,與目前市場價格存在明顯差距,惜售待漲心理依然突出。

  企業:處於虧損邊緣

  大型壓榨企業在新豆下來後就掛牌收購,龍江福糧油收購掛牌價為2元/斤,哈工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掛牌價為2.02元/斤。從今年10月初收購期開始,我省大豆收購價平均穩定在2元/斤左右,比去年平均1.85元/斤提高了8%,可是農戶卻並不滿意,大部分選擇惜售。

  一位巴彥收購大豆商告訴記者,扣除5分的運費、1分的扣雜、3分左右的利潤,這樣,當地小商販至少要在1.9元/斤收大豆纔“有賬可算”。但是,當前大豆價格在1.9元/斤,大多數農戶也不願意賣。

  哈工大油廠是目前省內為數不多的開工企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劉寶林告訴記者,公司2.02元/斤的收購價,按照日加工能力500噸計算,每天1000噸的收購量讓企業處於半開工狀態,往年這個時候企業正滿負荷運轉。

  “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企業就是艱難維持,處在虧損邊緣。”劉寶林說,原因一是受進口大豆衝擊,進口豆價格每噸比本省豆低100-200元。二是種植成本上漲,農民惜售。

  龍江福糧油集團董事長宋勝斌說,哈市周邊地區收購量還可以,每天能保持在1000噸左右,而佳木斯一些地區的油廠情況更差,當地旱改水,農民手裡沒有新豆,壓榨企業只好停產。

  據了解,目前大豆價格處於高位,哈爾濱地區新大豆收購價在2.10-2.20元/斤,工廠繼續提價收購面臨的風險也不斷增加。王小語給記者一組數字,東北大豆目前市場收購價在4000元/噸,在上半年價格還是3800元/噸,而進口大豆的價格在3700-3800元/噸。從價格來看,國產大豆顯然不具優勢。現在和2008年情況相似,大豆南北價格倒掛,黑龍江作為中國大豆的最大產區,從成本上看已毫無優勢可言。

  劉寶林說,大豆臨儲政策從2008年開始執行,加工一噸非轉基因大豆給160元補貼。今年行業也在關注國家相關收儲政策出臺。

  國產大豆急需保護

  王小語說,今年黑龍江大豆產量纔600萬噸,減去出省的和食用的,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大豆可供加工,現在黑龍江市場上有近一半的豆油是由省外加工進口大豆的油廠生產的。

  現階段的收購量並不能掩蓋大豆總量減少的事實,宋勝斌懮心是,到了明年四五月份農民手裡沒有豆了,企業怎麼辦?那時將是進口豆的天下,大型壓榨企業更要受制於人。

  王小語說,希望國家出臺相關措施,保護國產大豆。否則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正面臨著原料采購困難和市場丟失的風險,對進口大豆依賴性較高的中國仍將會為高價大豆買單。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