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牡丹江市召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成員單位會議。會上,20個市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通過審議。待這20個項目公示通過後,我市將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省級名錄56項、市級名錄113項,數量佔全省總量的近三成,列全省地市之首。
牡丹江市副市長閆岩出席會議。
與前兩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比,第三批“非遺”名錄的種類更加齊全,與百姓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手工藝類項目明顯增多。在審議的牡丹江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中包括,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文學類名錄1項,朝鮮族刀舞、朝鮮族扇子舞舞蹈類名錄2項,道教大福頭畫等美術類名錄3項,朝鮮族洞簫、寧安東北大鼓音樂類名錄2項,綏芬河流域滿族大馬哈魚捕撈祭等民俗類名錄6項,道教神器·拂塵制作技藝等民間手工技藝類名錄6項,共計6大類20小項。會上,還同時審議了牡丹江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38個項目的傳承人、以及兩個文化生態園區規劃綱要。
閆岩要求,我市相關部門結合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全會精神和全市領導乾部會議部署,要正視工作成績,提高工作成效,形成工作合力,為全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