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5日訊 鐵路沿線本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可滿地垃圾實在是大煞風景。近日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城區內的一些鐵路沿線,由於附近居民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商家偷偷傾倒建築垃圾,長時間無人清理,鐵路線附近垃圾綿延,成為城市中的不和諧『景觀』。市民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將這些垃圾清走,讓鐵路沿線恢復整潔。
1
居民圖方便垃圾隨便扔
10日6時30分,記者來到哈市道外區二十道街鐵路跨線橋下的公益街。這裡有大片棚戶區與鐵路毗鄰,距鐵路線最近的居民房屋只有一米左右。在公益街旁近500米長的鐵路線兩側,隨處可見成片的生活垃圾。時下已進入冬季,鐵路旁的植物已枯萎,原本隱藏在草叢中的生活垃圾全部顯露出來,塑料袋、乾菜葉、西瓜皮、破舊衣物等隨處可見。��此時居民們大都起床、做飯,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住在鐵路線旁的居民,出門便將髒水桶中帶著菜葉、剩飯的髒水傾倒在鐵軌上。一些『講衛生』的居民,不在自家的門前傾倒垃圾,橫穿四條鐵路線,將垃圾傾倒在對面的枯草地上。��在公益街居住了50多年的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公益街上有三處垃圾箱,每天都有工人進行清運,但是靠近鐵路線居住的居民如果去垃圾箱倒垃圾,來回需要走200多米,很多居民圖方便就把垃圾倒在鐵路線上。��李先生回憶起剛搬來這裡時的環境:『那時棚戶區的房屋並沒有距離鐵路線這麼近,房屋建設布局也很整齊,靠近鐵路線的一些居民家門前還種了花草,居民都很自覺地愛護環境,鐵路沿線根本看不到垃圾。』然而,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多,棚戶區的面積也不斷增大。這段鐵路線附近環境越來越差,夏天走在鐵路線上,髒水混合著垃圾在高溫的作用下,發出讓人作嘔的氣味,滋生的蒼蠅四處飛舞。冬天一下雪,這些垃圾暫時被埋了起來,到了開春積雪融化,大風將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李先生由衷地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清走這些垃圾,也希望鐵路沿線的居民能愛護身邊的環境。�� 2��垃圾像癩瘡髒了城市臉��隨後記者來到了南崗區橋東街與橋南街之間的鐵路線,高出鋼軌近10米的兩側護坡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殘缺的白色馬桶、啤酒瓶碎片、硬泡沫、大塊的磚石……記者沿著鐵路線一直向西大橋走去,不時有火車經過,在西大橋兩側靠近鐵路的護坡上,還有大量標有紅色商標的宣傳單和塑料袋。��據附近居民孫大娘講,橋東街和橋南街臨街有很多商家,裝修後趁晚上將建築垃圾直接傾倒在鐵路線附近,橋南街白天還經常停著一些大貨車,鐵路線上的很多垃圾都是那些貨車上的人扔的。這些垃圾一直沒有人清理,越積越多。��來自濟南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他經常去牡丹江出差,每次火車都要途經此地,雖然鐵路兩側的建築讓人感覺到大都市的氣息,但是護坡上成片的垃圾,就像一塊一塊癩瘡,讓人看著很不舒服。孫先生說,濟南市前些年鐵路沿線的垃圾也很多,但是經過幾年的改造,垃圾帶已經變成了有主題的綠化帶和景觀小品,火車就像觀光巴士帶著旅客欣賞沿途的風景。��在道裡區靠近三孔橋鐵路線的車站街,大片的棚戶區與鐵路線有圍牆相隔,但很多地方磚石和垃圾堆得有圍牆高,記者很容易便踩著垃圾進入了鐵路線內,放眼望去,鐵路線旁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座垃圾山,都是居民長期拋出的生活垃圾形成的。��據負責車站街、民橋街的環衛工人介紹,車站街有三處垃圾箱,民橋街有兩處,但是居民經常是看哪兒方便就倒哪兒,由於貨運線上的垃圾無人清理,垃圾經常隨風吹到馬路上,環衛工人有時甚至連貨運鐵路線上的垃圾都要一起清理。�� 3��讓垃圾帶變成景觀帶��哈市市民張先生居住在道裡區通達街,從他家的窗戶就能看到三孔橋下的鐵路線。張先生告訴記者,距此不遠的大民興街過去也面臨同樣情況,居民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鐵道線處,日積月累,大量垃圾連成了片,夏天垃圾發出的味道讓附近的居民都不能開窗。後來經有關部門綜合治理,大片的垃圾帶被清理,居民也開始自覺維護環境。��記者從哈爾濱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了解到,近幾年,哈市每年都把鐵路沿線環境整治列入工作重點。去年7月,哈市正式啟動市區鐵路環線環境綜合整治拆遷改造工程。道外、南崗兩區鐵路沿線首先排上改造日程。今年4月份召開的哈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大會上,改善沿鐵路線環境再次列為工作重點。根據計劃,哈市將打造鐵路沿線綠色生態廊道。鐵路環線綜合整治范圍包括:哈站、濱江、哈東、東門、香坊、王兆、顧鄉7個車站環線區域,全長33公裡,總規劃面積392萬平方米。相關部門對鐵路環線兩側危棚房及『髒亂差』區域進行拆遷後,在環線兩側30米內形成的空地栽植多排樹木,並在節點區域建設休閑廣場,形成環境優美的綠色景觀走廊。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鐵路沿線整治工作進展很慢,近期,該項工作由哈市整治辦移交給了棚改辦。��規劃專家、原哈爾濱市規劃局局長張相漢告訴記者,城市中鐵路線附近的垃圾,已經成為了城市的頑疾,想徹底改變這種髒亂的現象,需要有關部門的管理和市民的維護。在清理出的地方建設綠地,在城市中心的鐵路沿線附近建設一些展現城市風貌的景觀等,讓垃圾帶變成景觀帶。��公益街附近鐵路線上的垃圾��棚戶區居民習慣地將鐵路線當做傾倒場所��車站街附近鐵路線的生活垃圾������30分,記者來到哈市道外區二十道街鐵路跨線橋下的公益街。這裡有大片棚戶區與鐵路毗鄰,距鐵路線最近的居民房屋只有一米左右。在公益街旁近500米長的鐵路線兩側,隨處可見成片的生活垃圾。時下已進入冬季,鐵路旁的植物已枯萎,原本隱藏在草叢中的生活垃圾全部顯露出來,塑料袋、乾菜葉、西瓜皮、破舊衣物等隨處可見。
此時居民們大都起床、做飯,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住在鐵路線旁的居民,出門便將髒水桶中帶著菜葉、剩飯的髒水傾倒在鐵軌上。一些『講衛生』的居民,不在自家的門前傾倒垃圾,橫穿四條鐵路線,將垃圾傾倒在對面的枯草地上。
在公益街居住了50多年的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公益街上有三處垃圾箱,每天都有工人進行清運,但是靠近鐵路線居住的居民如果去垃圾箱倒垃圾,來回需要走200多米,很多居民圖方便就把垃圾倒在鐵路線上。
李先生回憶起剛搬來這裡時的環境:『那時棚戶區的房屋並沒有距離鐵路線這麼近,房屋建設布局也很整齊,靠近鐵路線的一些居民家門前還種了花草,居民都很自覺地愛護環境,鐵路沿線根本看不到垃圾。』然而,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多,棚戶區的面積也不斷增大。這段鐵路線附近環境越來越差,夏天走在鐵路線上,髒水混合著垃圾在高溫的作用下,發出讓人作嘔的氣味,滋生的蒼蠅四處飛舞。冬天一下雪,這些垃圾暫時被埋了起來,到了開春積雪融化,大風將垃圾吹得到處都是。
李先生由衷地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清走這些垃圾,也希望鐵路沿線的居民能愛護身邊的環境。
2
垃圾像癩瘡髒了城市臉
隨後記者來到了南崗區橋東街與橋南街之間的鐵路線,高出鋼軌近10米的兩側護坡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殘缺的白色馬桶、啤酒瓶碎片、硬泡沫、大塊的磚石……記者沿著鐵路線一直向西大橋走去,不時有火車經過,在西大橋兩側靠近鐵路的護坡上,還有大量標有紅色商標的宣傳單和塑料袋。
據附近居民孫大娘講,橋東街和橋南街臨街有很多商家,裝修後趁晚上將建築垃圾直接傾倒在鐵路線附近,橋南街白天還經常停著一些大貨車,鐵路線上的很多垃圾都是那些貨車上的人扔的。這些垃圾一直沒有人清理,越積越多。
來自濟南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他經常去牡丹江出差,每次火車都要途經此地,雖然鐵路兩側的建築讓人感覺到大都市的氣息,但是護坡上成片的垃圾,就像一塊一塊癩瘡,讓人看著很不舒服。孫先生說,濟南市前些年鐵路沿線的垃圾也很多,但是經過幾年的改造,垃圾帶已經變成了有主題的綠化帶和景觀小品,火車就像觀光巴士帶著旅客欣賞沿途的風景。
在道裡區靠近三孔橋鐵路線的車站街,大片的棚戶區與鐵路線有圍牆相隔,但很多地方磚石和垃圾堆得有圍牆高,記者很容易便踩著垃圾進入了鐵路線內,放眼望去,鐵路線旁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座垃圾山,都是居民長期拋出的生活垃圾形成的。
據負責車站街、民橋街的環衛工人介紹,車站街有三處垃圾箱,民橋街有兩處,但是居民經常是看哪兒方便就倒哪兒,由於貨運線上的垃圾無人清理,垃圾經常隨風吹到馬路上,環衛工人有時甚至連貨運鐵路線上的垃圾都要一起清理。
3
讓垃圾帶變成景觀帶
哈市市民張先生居住在道裡區通達街,從他家的窗戶就能看到三孔橋下的鐵路線。張先生告訴記者,距此不遠的大民興街過去也面臨同樣情況,居民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鐵道線處,日積月累,大量垃圾連成了片,夏天垃圾發出的味道讓附近的居民都不能開窗。後來經有關部門綜合治理,大片的垃圾帶被清理,居民也開始自覺維護環境。
記者從哈爾濱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了解到,近幾年,哈市每年都把鐵路沿線環境整治列入工作重點。去年7月,哈市正式啟動市區鐵路環線環境綜合整治拆遷改造工程。道外、南崗兩區鐵路沿線首先排上改造日程。今年4月份召開的哈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大會上,改善沿鐵路線環境再次列為工作重點。根據計劃,哈市將打造鐵路沿線綠色生態廊道。鐵路環線綜合整治范圍包括:哈站、濱江、哈東、東門、香坊、王兆、顧鄉7個車站環線區域,全長33公裡,總規劃面積392萬平方米。相關部門對鐵路環線兩側危棚房及『髒亂差』區域進行拆遷後,在環線兩側30米內形成的空地栽植多排樹木,並在節點區域建設休閑廣場,形成環境優美的綠色景觀走廊。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鐵路沿線整治工作進展很慢,近期,該項工作由哈市整治辦移交給了棚改辦。
規劃專家、原哈爾濱市規劃局局長張相漢告訴記者,城市中鐵路線附近的垃圾,已經成為了城市的頑疾,想徹底改變這種髒亂的現象,需要有關部門的管理和市民的維護。在清理出的地方建設綠地,在城市中心的鐵路沿線附近建設一些展現城市風貌的景觀等,讓垃圾帶變成景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