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成片的平房。
東北網11月16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香坊區軸承廠新區住宅小區的很多居民向記者反映,小區內很多人將煤棚改建成平房,一些人更是將煤棚擴建成了兩層的樓房,使原本很寬的道路變得擁擠不堪,同時也給小區帶來嚴重的火災隱患。
5日,記者來到哈市香坊區油坊街上的軸承廠新區住宅小區。在4棟樓西側,煤棚改建的平房面積超過百餘平方米,佔據了整個人行道。在該樓的北側,大小不一的平房中,還摻雜著破舊的煤棚。一座佔地面積超過百餘平方米的二層樓,在這些平房中顯得特別紮眼。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二層樓的四周牆壁上還有監控攝像頭。在3棟樓北側,數十間平房一字排開,有的住人,有的經營著食品等。在7棟樓東側,數十間平房共有幾百平方米,其中一些平房連窗戶和門都沒有。在14棟樓通往7棟樓的一條過道上,寬度不足1米。
該小區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小區很多樓都是哈爾濱軸承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的職工宿捨,共有十餘棟,很多職工在樓前建了幾平方米或十幾平方米的煤棚。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些職工開始將煤棚改建、擴建成可以住人的平房,出租給外來民工和打工者居住。
李先生表示,大約在七八年前,社會上謠傳這裡要動遷,所以很多人把自家煤棚翻建成平房或二層樓房,另一些人則開始花錢購買別人的煤棚進行翻建。
“有的人為了擴大翻建煤棚的面積,開始擠佔通道,將原來幾米寬可以通車的路面,‘擠’得只能通過行人。”李先生和記者說,短時間內,這裡的煤棚就變成了平房或二層樓房。
另一位居民王先生則告訴記者,十多年前,這裡的路況還不錯,如今路已經全爛了,私建的房子讓居民的出行十分不便,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更有一些居民直接將生活垃圾從陽臺扔到樓下的平房屋頂上,從旁邊的樓上向下看去,下面全都是一袋一袋的垃圾和殘破的煤棚。”王先生告訴記者。
當初有關部門針對這裡私建濫建也采取了拆除等措施,但當時只拆了一少部分,大部分違章建的房子保留了下來。據初步估計,這裡違章建的房屋大約有百餘間。
哈市香坊執法局趙副局長表示,軸承廠新區的私建房屋屬於歷史遺留問題。2008年,哈市出臺了一項關於對歷史遺留房屋的方案,對於那些沒有手續的房屋,在動遷時都有嚴格的補償規定,現在已經建成的房屋,按照規定可能會任何補償也沒有。
根據2010年出臺的《哈爾濱市處理征地拆遷中違法及歷史遺留建設問題的若乾意見》中,規定了違法建築拆除不予補償的18種情況,其中第七條規定:2000年1月1日《哈爾濱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實施以前,未取得任何審批手續的城市房屋,閑置、租賃或者用於經營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