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6日訊 室外氣溫驟降,初冬的寒意讓北方的城市變得凝重起來,但近日我省啟動的新一輪秋冬季三優志願服務集中行動日,卻攪動起城市文明的熱度。一時間,志願者團隊、參加環保活動的小朋友、公務員、上班族、家庭主婦……龍江人紛紛行動起來了,他們身體力行參加志願活動,舉手投足間傳遞著文明的細節。在這樣的全民總動員背後,已不再是單純的讓城市硬化、綠化、淨化、亮化、美化。在我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實施公民素質提昇工程不僅在推動每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腳步,更在激發公民們在實踐活動中積聚『向善』的力量。
深入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規范,龍江的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一路提昇。
實踐活動成為載體
文明路上有了你、我、他
公民素質是一個地區的靈魂,城鄉的環境衛生是一座城市的窗口。
我省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已有三年的時間,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市民能感受到生活的家園逐漸變得潔淨有序。這項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青年志願者、老年志願者、巾幗志願者等各類志願者積極參加義務勞動、文明交通志願行動、不文明行為監督活動等,既壯大了『三優』文明城市創建主體,又豐富了社會志願活動內涵。
老陳不願意對記者透露真實姓名,他是哈爾濱鐵路局一名普通職工,還有另一個身份——哈爾濱志願者隊伍的召集人。幾天前,老陳從省『三優』領導小組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得知,我省在5日啟動一次大型的秋冬季三優志願服務的集中行動,於是,他迅速飛信聯系到所在團隊裡的各組組長,協助哈爾濱市城管局參與到這次志願服務行動中。
活動當天,老陳把志願者隊伍的集合地點約在哈爾濱京哈高速出城口,他說,『入城口是城市的「窗口」,外地來客對城市的印象往往從入城口開始。』在約定好的時間裡,『紅馬甲』、『紅帽子』、白手套,自備清掃工具的志願者陸續趕到,清掃路邊溝裡的髒物和景觀帶裡的垃圾。老陳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志願者團隊來自各個行業,原本只有幾十人的隊伍,在短短的幾年間增加到500多人,每個周末這些志願者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參與到城市建設中。讓老陳欣慰的是,在這次志願行動中,上高中的女兒和上初中的侄女也參加了進來。
城市變得美好有序,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生活其中的市民。如今,我省開展的『講文明、樹新風』、鄰居節、志願服務……一項項各類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紛紛開展,在創優氛圍日益濃厚的同時,也成為提昇市民文明素質的有效載體。
在鶴城齊齊哈爾開展的『百萬市民學禮儀』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市民從身邊小事做起,培養文明習慣,樹立文明形象;每年早春四月是佳木斯市『市民文明奉獻月』活動,市民們要在這一個月中為城市梳洗打扮,迎接春暖花開;綏化的『講三德、樹九心』主題活動、雙鴨山的『四德』教育活動等已成為富有特色的品牌活動。
以文育人
提振公民精氣神
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以群眾性創建活動為載體,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成為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頭戲。
今年5月,我省『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群眾文化系列活動拉開序幕。這項堅持11年之久的群眾文化系列活動,每年組織各類活動2萬餘場,吸引千萬名群眾參與,已成為我省重要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和亮點。一位活躍在這項活動中的退休乾部接受采訪時說,一些地方也搞過不少專業的演出,結果是『大腕』在臺上賺錢,領導在臺下觀看,普通百姓沒機會參與。而組織群眾文化活動,老百姓演、老百姓看,貼近了群眾,受到了歡迎。
群眾演出已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主旋律。建黨90周年,一股傳唱紅歌的熱潮在龍江大地全面掀起。機關、中省直大企業、交通運管系統、文化系統……紅歌比賽一場接一場。《紅旗飄飄》、《在太行山上》……從經歷過大會戰的離退休職工到年輕的80後,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為所有市民提供優等的精神食糧,群眾性創建活動通過以文育人提振公民精氣神。
扭秧歌,做健身操……每當夜幕降臨,在哈爾濱市各大休閑廣場、沿江公園等處,群眾文體活動繽紛上演,廣大市民熱情參與,樂在其中。閱讀傳遞幸福,大慶的『書香大慶』全民讀書月,已成為油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市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文明創建已深入人心,市民整體素質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我省通過逐步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在共享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中提高道德素質、養成文明習慣、懂得科學生活。
道德之光閃耀
激勵公民見賢思齊
『全國道德模范』——一個崇高、珍貴的榮譽。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道德真諦,感召著整個社會。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閃亮的火炬,向整個社會傳遞著道德的力量,放射出道德的光芒。
在日前結束的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活動中,我省軍區邊防某團邰忠利烈士獲得『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此外,我省還有李秀琴、陳艷梅等9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我省在開展各種有聲有色能夠美化生活環境創建活動的同時,城市管理者也在思考,如何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來提昇城市文明指數。
五月初,省文明辦和省文聯響應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提出的用故事的形式宣傳道德模范人物,在全社會掀起向道德模范學習的號召。經過協商決定,由全省作家、藝術家進行創作的第三屆全省故事匯《道德贊歌》巡演啟動。『用文藝的形式謳歌道德模范人物,弘揚道德模范人物的思想境界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對廣大群眾是一種教育,激勵人們向道德模范人物學習,崇尚文明,共創和諧社會。』作為巡演的總策劃,省曲協副主席孫靜波的話,說出了廣大群眾的心聲。
典型宣傳、榜樣示范、作品感染均能襯托出『無形創建』的效果。近年來,我省通過學雷鋒紀念日、公民道德日、世界志願者日等契機,充分發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新聞媒體、基層宣教平臺等的作用,廣泛宣傳各級道德模范、感動人物、十佳公僕、和諧之星等典型,一大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引領社會風尚的典型,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一個具有良好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高素質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