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1月16日訊 初冬的一天,天飄著清雪,中午時分,慶安一中高一學生向澤正騎車回家,當騎到步行街口時發現有名80多歲的老人摔倒在那裡,許多人圍觀都不敢上前扶一把。他忙招呼同學下車,一起上前扶起老人。他們把老人攙扶到路邊,老人說話不清,一個勁地指著上衣口袋,向澤從中翻出一張聯系卡,按照上邊記載的電話撥了過去。10分鍾後家人趕到,一再對兩個同學表示感謝。這動人的一幕是慶安中小學生開展敬老助老志願者活動的一個縮影。
慶安縣一直把敬老助老活動作為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經常由“五老”人員和教師帶著孩子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走上街頭、車站,深入樓區院落,開展為老人排懮、解難、添樂活動。自從社會上發生“彭宇案”、“許雲鶴案”以後,許多孩子心中產生陰影,誤認為路上摔倒的老人不能救,弄不好會惹麻煩。這種信任危機導致孩子再不敢出手救治老人。縣關工委發現這種傾向後,認為引導孩子正確處置好“跌倒老人”,不僅是鼓勵危難相助的行為,更是加強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縣關工委聯合教育、社區等部門,通過舉辦主題班會、社區聯會等形式開展“遇到跌倒老人怎麼辦”的大討論,組織中小學生聯系親身的典型事例談體會、講感想。許多孩子說:“我們的成長正是得到無數老人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教誨,回報老人是我們應盡的義務。雖然社會上發生一些誤傷愛心的現象,但那畢竟是極個別現象,不能代表社會主流,更不能得到認同。”孩子們還表示,一定要發揚敬老助老光榮傳統,做見義勇為的好少年。
許多學校和社區聯手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小雷鋒就在社區”、“孤寡老人身邊有我”等活動。第二小學六年級學生黃今朝發現住宅樓74歲的王奶奶孤身一人,腿腳又不好,他每天放學回來都要幫助老人倒垃圾、買食品,還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把家裡收拾得窗明幾淨。慶安三小六年級學生馬曉玲前幾天去大連,在車上發現一個老爺爺沒座位,盡管她當時暈車,但還是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老人,她自己站了8個多小時。 中小學生在敬老助老活動中特別注重向老人送溫情、送快樂,讓喜悅伴隨老人身旁。大羅鎮東風村小學不遠處就是鎮敬老院,學校的孩子們自覺組建了老人慰問隊,每逢雙休日就到敬老院為老人洗衣服、擦玻璃。孩子們還自編自演了短小精悍的文藝節目演給老人看,把老人逗得樂彎了腰。發展鄉中學的孩子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登門看望留守老人,同他們促膝交談,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為他們送去歡笑和溫暖,這些誠摯的問候如同和煦的春風吹進老人的心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