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11月17日訊 通過積極應對罕見持續“伏旱”、深化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加大資金與科技投入力度,今年牡丹江市糧食總產量實現250.314萬噸,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11月15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經權威部門統計,今年全市糧食作物面積為804.528萬畝,糧食總產量達250.314萬噸,在罕見持續“伏旱”等不利影響下,牡丹江市糧食產量仍保持較高水平,總產量接近歷史峰值。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市糧食作物面積達804.528萬畝,糧食平均單產為311.1公斤,糧食總產量為250.314萬噸。其中,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糧食作物產量分別實現35.471萬噸、168.85萬噸和41.61萬噸。從這一數據來看,今年牡丹江市糧食總產量仍接近去年創下的歷史最高水平。
據介紹,今年牡丹江市相繼出現了春季低溫寡照和罕見持續“伏旱”等天氣,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面對嚴峻的形勢,牡丹江市開展了抗旱保收工作,調動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抗旱資金3126萬元,新打抗旱補水井460眼,新購抗旱設備718臺套,同時,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努力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市農委生產科相關人士介紹,除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天氣影響外,今年牡丹江市糧食產量能夠保持較高水平還有另外兩大因素:一是今年牡丹江市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得以進一步深化,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的種植面積,分別較去年增加了91.8萬畝和1.7萬畝;二是各地、各部門加大了對農資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全市涉農各項補貼資金預計將實現5.35億元,其中,良種補貼資金8900萬元,高產創建資金680萬元,農機購機補貼資金3146.32萬元,糧食直補及綜合直補資金40458萬元,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510萬畝,良種化率在98%以上,有力地支橕了牡丹江市糧食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