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8日訊 16日,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該鎮一幼兒園校車與一輛卡車相撞,目前已經造成18名幼兒、一名司機及一名陪護教師死亡,44人受傷。發生事故的校車核載9人,實載64人。這一起交通事故讓世人心痛不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
學生家長憐惜他人兒懮心自家孩
哈爾濱飛達出租車公司的司機劉先生的孩子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安松街附近一所小學上三年級,由於家住在齒輪廠附近,離學校很遠,所以乘坐送子車是孩子無奈的選擇。送子車每天早上分兩撥送學生,先送高年級學生,然後接低年級學生。劉先生的孩子是第二撥。每當送第二撥學生時,時間緊,車也多起來了,司機難免超速。而且,送子車必經的一段路上運建築材料的卡車很多。17日劉先生說,看到了甘肅校車發生車禍的新聞後,一邊揪心那裡的孩子,一邊懮心自己孩子的上學路。劉先生決定,早上不拉活了,寧可少省點錢,也要親自開車送孩子上學。
17日,記者采訪了一些乘坐校車、送子車的孩子的家長,他們都認為,孩子上學和家長上班時間衝突,為了解決矛盾,大多數家庭選擇了送子車。但頻頻出現的送子車、校車事故,讓很多家長懮心忡忡。“我孩子乘坐的送子車有時超員,也存在超速、違章的情況。我也知道一些送子車危險,可是不坐送子車,我們也沒有能力親自送孩子上學啊!”
教育部門能做的還是檢查教育敦促
據省教育廳學校安全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11月16日甘肅校車慘禍發生後,17日凌晨,教育部門就接到了教育部的文件,要求我省對中小學生和幼兒園上下學交通安全進行檢查。17日,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已經開始行動,逐校逐園逐生進行全面檢查。
對於校車、送子車存在的問題,這位工作人員說,農村貧困地區、交通運力比較困難的地區,應爭取地方政府支持,統一為學生和幼兒配備或租用安全車輛上下學。學校租用社會車輛,必須經教育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核准,必須與車輛出租單位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安全責任,嚴禁使用安全狀況達不到要求的車輛上路。
據了解,省教育部門還將集中開展一次中小學生及家長交通安全專題教育活動。要以這起事故為案例,全面開展乘車安全教育,教育中小學生堅決不乘拼裝車、報廢車、農用車、貨運車等非法運營車輛,也提醒家長提高安全意識和監護人責任意識,不要租用不符合安全規定的車輛拉載學生。另外,教育部門制定應對極端天氣交通安全措施,防范冬季大霧、降雪及路面結冰對學生和幼兒上下學的不利影響,必要時停運接送學生上下學車輛,或調整上課、入園時間。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關於校車管理,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也正在積極運作配套的規章制度,但何時出臺還不明確。
交通部門提高准入門檻監管到細節
17日,哈爾濱市交通部門就16日發生的甘肅省校車被撞重大交通事故召開全市接送學生車行業安全緊急部署會議,要求各接送學生車企業立即開展安全情況排查,杜絕接送學生車超員、超速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此類惡性事件在哈市發生。
交通部門要求各接送學生車企業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到人,排查隱患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及職業道德教育。建立接送學生車召回制度,要求各企業定期召回車輛,對車輛技術狀況和設施設備進行自檢自查,對駕駛員進行安全運營輔導。開展車輛自檢自查、運營線路巡查、學校站點檢查,建立企業內部安全運營巡查制度,要求各企業經理、安全員和車隊長每天在運營線路、學校周邊開展安全巡查。責成各企業對存在違章違規行為的駕駛員進行離崗教育,對有嚴重違規行為駕駛員予以解聘列入行業“黑名單”。
記者從哈市運管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哈市共有接送學生車企業31家,送子車輛1800餘臺。為了提高門檻,哈市規定,申請從事接送學生車經營的企業,應具有不少於50臺企業自購、載客7人以上、符合國家規定載客標准且經檢驗合格的車輛;有健全的安全、服務管理制度;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等,管理部門每年對學生車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核。同時,接送學生企業要先與被接送學生監護人簽訂《接送學生車接送服務合同》,並為乘車學生投保承運人責任險,以保證學生的安全。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於經濟條件受限等因素,送子車一直沒能進入郊區等偏遠地區接送學生,導致郊區農村孩子上學難,也滋生了一些接送學生的黑車,給這些地區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9月初,呼蘭交警部門一天查處了10臺涉及超員等嚴重交通違法的送子車。
交通部門一負責人認為,應該加大政府投入,為學校配置校車。目前,哈市松雷、中實、劍橋等私立學校,都采取自配校車的方法,解決了學生的上下學問題,避免了學生乘坐送子車可能出現的危險。
社會學家
讓校車成為真正的“特權車”
有社會人士提出,校車是最該享受特權的車輛,卻往往被忽視。在美國,校車是特權車,其安全系數是坐私家車和坐公交車上學的40倍,只要校車進入接送孩子區域,其他車輛一律停下,超車將面臨嚴重的處罰。反觀我們,社會普遍缺乏對校車應有的重視。
黑龍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社會學專家王愛麗也就甘肅校車事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看到新聞後人們的普遍感受就是悲傷加氣憤。這一事件要求家長、校方甚至政府及時反思。”
王愛麗認為,校車、送子車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惡性事故,說明這一問題一直也沒有徹底解決。政府職能部門應承擔起監管職能,保車況安全,保行車安全;家長和校方都要履行監護責任;國家應對校車、送子車出臺嚴格的標准,要借鑒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做法。同時,一旦出現人禍,就要對人的因素追查到底。
她說,從長遠看,在一些國家送子服務是納入到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這應成為我國校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公共服務越來越成為政府的主要職能,政府應該逐漸加大對校車服務領域的資金投入、政策傾斜。國家對於少年兒童的投入不該過於“吝嗇”。短期內,還可以發動社會資源,讓更多有實力、有愛心的企業承擔這部分社會責任,分擔政府的困難,這纔是“放心校車”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