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美容行業強制消費愈演愈烈 進門免費美容出門必須消費
2011-11-18 15:16: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賈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8日訊 17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了解到,關於美容行業沿街攬客強制消費問題愈演愈烈,近三年來均佔美容美發類申(投)訴總量的三成以上。哈市提醒消費者,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被“免費美容”所迷惑。遇到情況可撥打110或12315投訴。

  想“免費美容”結果花了兩千三

  女大學生小陳與小王在哈市南崗商業區逛街,一美容院工作人員以“免費美容”名義將她們騙到遠大商務公寓某美容院,分別領到兩個獨立的房間,給兩人面部涂抹白色膏狀物,但半個小時不見乾。小王提出不做測試了,美容院經理卻告訴她,不做測試清洗面部需收每人79元服務費,或購買一套售價300元的“歐萊亞”化妝品。小王拒絕後,美容院經理騙她說,一起來的同學己經消費了200元。這時房間門口出現兩名男子,威脅小王說不交錢不准離開,也不讓她打電話。經討價還價,小王花50元買了一套“歐萊亞”化妝品。小陳也被迫買了一套同樣的化妝品,卻花了250元。

  哈市高校大學生嚴某等3人在同一處商業區,被一名自稱是“資生堂”化妝品公司工作人員的男子攔住,稱免費做皮膚測試,還能贈送一套美容產品。在這名男子半拖半拉下,嚴某3人來到了遠大商務公寓908室的“嬌點美容美體中心”,被分別安排到單間,有兩位美容師用儀器為其做皮膚檢測。在床上躺了兩個小時後,嚴某被“測試”為皮膚乾燥,鼻子有黑頭。要想改善皮膚,必須使用該公司產品,不買產品就不讓出門。無奈的嚴某掏出身上僅有的2300元錢辦理了一張美容卡,持這張卡可做24次皮膚護理。嚴某的兩名同學也同樣落入陷阱,各拿出1900元和700元辦卡,纔得以脫身。

  美容師曝內幕護理加“料”忽悠人

  17日,看到本報刊發的《美容院當街攬客禁》一文後,從事多年美容行業的婷婷(化名)向記者道出了美容院“免費美容”的宰人伎倆。

  婷婷已從事美容行業5年,一年前到南崗區一商場內的某美容院做美容師。據她講,在大街上發“免費美容”卡的都是美容院僱的人,售出一件產品,從拉人進門的發卡員、美容師到院長都有相應的提成。發卡員每拉一位顧客提成1元錢。發卡人員都經過培訓,要“看人”准。一般情況下,他們喜歡拽中年女性和面善的年輕女子,一旦伎倆被拆穿,不至於把事情鬧大。

  “乾這行時間長了,只要在美容床旁走一圈,就知道哪個消費者能辦卡。”婷婷告訴記者,為了能“有效”說服消費者,個別沒有職業道德的美容師在做面膜時就會動手腳,比如在面膜中加入按摩膏,這樣原本15分鍾就能乾的面膜過半個小時也乾不了。最損的一招是,為了證明消費者面部皮膚的毛孔中有髒東西,一些美容師在護理時,會特意加些“料”,如牆壁上的灰塵或泥等。

  美容強制消費多在商業區

  據哈市12315統計,消費者反映美容強制消費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地點相對集中。絕大部分發生在哈市經濟繁華地域,如遠大商務公寓、大世界商場、哈西服裝城,中央大街、曼哈頓商廈、索菲亞購物中心,樂松廣場、家樂福等地域;二是以免費為幌子。美容院以派人在街上散發廣告、口頭宣傳等方式,以免費潔面、護膚、測試等名義,專門盯住學生或女性顧客;三是假冒名牌。部分美容院只是在寫字樓內租幾個房間,不掛牌匾,所銷售的化妝品假冒“蘭蔻”、“歐萊亞”等名牌產品;四是欺詐恐嚇。消費者進入美容院後,工作人員以種種理由或要求購買化妝品,采取威脅恐嚇等手段,阻止消費者離開,強行收費;五是金額較大。美容院自稱所銷售的化妝品或所提供的服務均為高級商品和服務,收費也不同,少則幾十多則上千元,甚至十幾萬。

  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哈市工商局著力整治美容行業強制消費行為,並向全省廣大消費者征集線索。對於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案件,工商部門將依法查處,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清出美容市場或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