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博物館東北第四紀收藏展示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2011-11-18 16:26:03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吳金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8日訊 初冬的第一場瑞雪覆蓋了被深秋染黃了的草原,近處是身著長毛踏雪而行的真猛?象象群,還有兩只在雪地上盡情嬉戲的小兔子,全然不顧走近身旁的長毛巨獸;左側疏林中的大角鹿在穿行跳躍;右側貪吃的披毛犀正在用大角推開白雪食草;東北野牛和水牛則在草地和湖邊悠然棲息;遠處天際逶迤的山巒在白雪掩映下伸向遠方。

  這幅畫面中的“主角”——猛?象與披毛犀,是生活在1至4萬年前東北地區的一種史前動物。他們,在大慶博物館古生物工作者的精心修復和裝架後,重新“活”起來,“組團”站立在世人面前。

  11月17日,記者從即將盛裝啟幕的大慶博物館了解到,這個館已收藏以猛?象與披毛犀為代表的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20餘萬件,國際專家研究發現的該時期45種動物已收藏到43種,修復制作動物化石完整骨架100餘具。

  這組數字表明,無論是種類、數量,還是質量,大慶博物館對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的收藏、展示和研究都已遠遠走在全國前列,填補國內空白。

  


 

  據介紹,大慶博物館二次布展投資1億元,展館總面積18700平方米,分為中央大廳和第一展區、第二展區、第三展區四個部分。它的全新開館,填補了大慶地區無綜合性博物館的空白,為大慶文化再隆一處新高地,將有力提昇大慶城市文化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強進軍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軟實力。

  第二展區的古生物化石是大慶博物館的最大亮點和看點。目前,大慶博物館已被授牌為國內惟一一家東北第四紀研究保護中心,成為國內外東北第四紀研究中豐富的化石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為開展國際展示交流搭建了寬廣的平臺。

  大慶博物館館長張鳳禮告訴記者,正如大慶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一樣,大慶地下同樣埋藏著大量的珍貴化石。

  2002年,大慶博物館確立了東北第四紀古生物的研究方向,並依靠真猛?象化石等豐碩成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10年終磨一劍。大慶文博事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05年,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館長拜赫尚·皮埃爾·卡萊帶領工作人員慕名來到大慶博物館,看到真猛?象等古生物化石時十分震撼,連連贊嘆:“沒想到大慶這樣一座石油城市,對歷史文化這麼重視,並取得了這樣豐碩的成果。”

  


 

  日本北海道博物館,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韓國、美國、加拿大博物館的一些官方和民間機構,都曾專程來大慶博物館參觀考察,並表達了合作意向。

  中科院院士、國際第四紀學會前主席劉東生也曾盛贊:“我做了一輩子研究,看到大慶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收藏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十分激動。”

  對於大慶在“東北第四紀”上取得的巨大成績,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文化學者王宏甲這樣評價:它是對大慶歷史的拓展與再現,對它的宣傳與展示,就是對大慶城市文化的推介與提昇。古化石文化必將成為大慶又一張金色名片,不但縮短了大慶打造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進程,也增加了大慶史前文明的厚度。

  據悉,經過4個月的布展,大慶博物館將於11月22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