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我省加快建設高素質文化人纔隊伍 為文化繁榮與發展提供保障
2011-11-20 09:10: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夏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0日訊 近年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隊伍規模日益壯大、門類基本齊全、結構較為合理、素質不斷提高,為全省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和人纔保障。截至2010年末,全省宣傳文化領域人纔達11.9萬餘人(不包括高校)。一大批民營文化企業人纔和民間文化人纔在文化產業發展和民間文化活動的開展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人纔年齡結構較為合理,老中青比例適當,形成較好的梯次發展態勢,隊伍基本素質較好,大專以上學歷者佔隊伍總數的71.1%,近一半人員為管理或專業科技、技能崗位人員,獲得國務院津貼的254人,獲得省政府特殊津貼的161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纔8人,省級優秀青年專家120人。

  重點突出

  構築文化產業人纔高地

  2007年,參照中宣部開展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纔培養工程的做法,我省組織開展了全省宣傳文化領域『六個一批』人纔培養工程。對選拔出來優秀人纔重點培養,引領了文化人纔爭先創優,促進了隊伍建設在結構、梯次、門類上更趨合理。省京劇院名家邢美珠、龍江劇名家白淑賢、版畫家陳玉平等文化名家積極收徒並傳授『絕活兒』,一些徒弟已經嶄露頭角,高端人纔隊伍迸發了新的活力。目前,確定的全省宣傳文化領域『六個一批』人纔共174人。

  據介紹,今年省委宣傳部對『六個一批』人纔申報的29個項目立項資助35萬元。五年來,各地各單位重點扶持和資助『六個一批』等領軍人纔擔綱的重大項目多達300多個。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等各門類人纔在業界最高榮譽評比中表現不俗,僅2010年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項或榮譽稱號的人員達1163人次。

  但與全國相比,我省高端和拔尖人纔仍相對匱乏。高中初級人纔的比例約為15:28:57,高端人纔少,在全國影響力突出、知名度極高的領軍人纔更是鳳毛麟角,目前拔尖人纔整體老化,中青年拔尖人纔群體建設滯後,人纔流失嚴重。為了培養和留住高端人纔,我省將突出做好全省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六個一批』人纔培養工程和『黑龍江文化名家工程』,並不斷加強理論、新聞、出版、文藝領域拔尖人纔和高層次經營管理、專門技術人纔的培養。計劃到2015年,選拔『六個一批』人纔240名,力爭有15~20名進入全國『四個一批』人纔行列,並扶持『黑龍江文化名家』120名,力爭5~10名進入全國文化名家行列。

  固本強基

  讓基層文化人纔大顯身手

  佳木斯富錦市硯山鎮福祥村的文化帶頭人胡娜,帶領周邊村屯的婦女繡十字繡『打發營生』,胡娜組織了1200餘名農村婦女,把十字繡發展成了產業,年產值達600餘萬元,在豐富了文化生活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的步伐。

  在基層,像胡娜這樣的文化帶頭人並不多。近年來,為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省建成了851個新型鄉鎮文化站,722個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2000餘個村文化室,7525個農家書屋。隨著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所承擔的職責也越來越大、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基層宣傳文化工作力量仍然薄弱,編制不足,人員較少,許多基層宣傳乾部身兼多職,落實日漸繁重的宣傳文化工作任務更是難上加難。

  為充實基層工作力量,我省將引入招考、選調等方式,配齊配強縣級宣傳部門和文化單位工作人員、鄉鎮宣傳委員和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並充實街道和村(社區)的文化工作人員。對專業文藝院團改革中分流的演藝人員,具備條件的將由縣群藝館、文化館聘用後安排到鄉鎮、社區做文藝輔導員、文化指導員。培養和扶持民間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以加強農村業餘演出隊、電影放映隊、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等業餘隊伍建設。此外,我省還鼓勵城鄉社區發展老乾部、老戰士、老教師、老模范以及其他有一定專長的熱心宣傳文化工作的人員為義務宣傳文化員或志願者,使文化志願者隊伍在基層生根開花。

  呼喚領頭羊

  多措並舉加快緊缺人纔積聚吸納

  今年,第七屆深圳文博會黑龍江文化產業展簽約金額超過150億元,第22屆哈洽會文化旅游產業展簽約金額近60億元,第六屆龍江國際文化藝術產業博覽會成交金額突破1700萬元。各類文化會展平臺,擴大了我省文化影響力,促進了文化經濟效益的大幅增加。同時,隨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新媒體新業態不斷擴展,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越來越緊密,對媒體評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出版、網絡技術、文化創意、文化運營等新型人纔、復合型人纔需求旺盛而迫切,原有的文化隊伍已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充實和培育新型和復合型人纔已迫在眉睫。

  為此,我省發揮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和文化管理部門的主導作用、文化企業事業單位的主體作用,推動傳統文化企事業單位轉型與擴容,加快新媒體、新業態的開發與建設。目前,全省共有有線數字電視用戶702萬戶,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5425家,網絡文化服務單位197家,平房動漫產業基地入駐企業258家,東北網手機報和郵件報用戶突破40萬戶,省電視臺龍視傳媒移動終端達到2600部……各種文化新業態為人纔提供施展纔能的空間和舞臺,用蒸蒸日上的文化事業吸引和聚集人纔。

  此外,我省還將編制人纔需求目錄,發布宣傳文化急需和緊缺人纔條件與數量,通過人纔市場配置和招納數字出版、游戲動漫、版權保護、網絡信息服務、文化企業管理、市場開發營銷、資本運作、國際文化貿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廣播影視制播技術等各類新型和復合型人纔。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