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高投入推廣節水農業 水少不誤糧增產
2011-11-20 09:10: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惠玲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0日訊 初冬時節,在大慶市讓胡路區忠成農牧專業合作社的場院裡,金燦燦的玉米堆得像座小山。經理丁德忠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共種植膜下滴灌玉米2000畝,平均畝產950公斤,比起沒有膜下滴灌地塊,單產提高280公斤,減去膜下滴灌畝均投入成本350元,每畝地還能增收200元。今年合作社一口氣發展了2000畝的膜下滴灌玉米,按照現在的價格,2000畝膜下滴灌玉米的純收入還增加了40多萬元。』

  大慶是十年九旱的地方,乾旱缺水是制約農業豐收的主要問題。從2008年開始,大慶市開始啟動實施大田玉米膜下滴灌項目,經過4年的建設,玉米膜下滴灌項目已經累計投資10億元。推廣玉米膜下滴灌256萬畝,其中僅今年就建設156.7萬畝。2008年、2009年,大慶市的糧食產量連創新高,2010年更是突破百億斤,膜下滴灌工程對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

  大慶市水務局的同志告訴記者,玉米膜下滴灌工程的好處主要表現為『三增、三省、一優、一保』,三增是:增溫、增產、增效益;三省是:省水、省肥、省工;一優是:品質優;一保是:保?。但是,通過4年實踐,玉米膜下滴灌制約性也顯露出來,比如膜下滴灌設備中乾、支、附管全部使用PE管,不能折疊、不易保管,所以,設計使用壽命5年的管件在實際中往往2~3年就損壞了。而采取乾管地埋布置雖然能有效延長使用壽命,但畝投資增加近300元,成本過高。2012年,大慶市計劃投入滴灌設備資金達18605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投資5185萬元,尚有13420萬元需要農民自籌,目前看資金壓力非常大。所以當前迫切需要建立暢通的投資渠道、穩定的投入機制。

  讓胡路區農業局工作人員表示:『針對PE管不耐用的問題,我局明年將從280元補助的基礎上再提高25元。屆時,這裡的膜下滴灌將用上更為耐用的涂塑軟管。』

  『換上涂塑軟管後,你們合作社明年是否還打算再擴大膜下滴灌的面積呢?』記者問丁德忠經理。

  而丁經理的回答卻有些出乎記者的預料。他說『換管的確是好事。但是,相對於膜下滴灌,我們農民更歡迎的是大型噴灌設備,像今年,我們合作社有1000畝玉米上了大型噴灌,畝產也達到950公斤。與膜下滴灌相比,大型噴灌在用工量等方面要節省不少,而且噴灌設備是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我們計算了一下,一個大型噴灌如果能用30年,平均下來,年畝投入也就30多元。』

  老丁的期盼很具代表性。在距他們合作社十幾分鍾車程的銀浪牧場,種田大戶孫相臣家的場院裡也堆滿了橙黃的玉米。拿起一穗沈甸甸的玉米棒,老孫給記者講解起來:『你看這個棒,含水量低、棒大、不凸尖。這樣的玉米就能賣上好價錢。以前不扣膜,一春天得趟個三四次地,膜下滴灌就不用了。』

  但是與老丁一樣,孫相臣也期盼政府能幫助他們建大型噴灌設施。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