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博物館開館首日 3000多人前來參觀
2011-11-23 10:29:11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賈超時 楊曙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慶博物館開館首日,3000多人前來參觀。記者 為強 長海 孫娜 宏飛 攝

  東北網11月23日訊 穿越258萬年的時光隧道,我們的腳下汪洋一片;滄海巨變,30萬平方公裡的松遼古大湖神秘而磅礡。再次穿越1萬年,巨大的猛?象和披毛犀在湖光山色間棲息游弋,沸騰野牛群隆隆奔過變幻莫測的草地,我們的先民們已開始在小拉哈和白金寶等地風餐露宿,繁衍生息……

  如果,你想追尋大慶這座年輕城市遠古的豐厚底蘊和綿延文脈,就到這裡來吧!作為國內首家以“東北第四紀”古環境、古動物與古人類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大慶博物館經過重新定位設計布展,昨天上午正式對外開放。

  


 

  市長夏立華與國家文物局巡視員王好共同為大慶博物館開館揭牌。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翔,省文化廳廳長宋宏偉,中國博物館協會秘書長李金光,中國博物館陳列藝術委員會主任李躍進,中國自然博物館協會秘書長邵傑等嘉賓及眾多博物館界知名專家學者專程到場祝賀,法國、日本、美國及北京、上海、重慶等21家國內外知名博物館發來賀信。數千市民自發前來,爭睹首展盛況。

  市領導沈宏宇、崔強、於智玲參加,副市長付淑蘭主持揭牌儀式。

  夏立華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她說,大慶博物館經過重新定位設計布展,正式對外開館。這是大慶文化建設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大慶城市發展史上的一件要事。它填補了大慶綜合性博物館空白,也讓這座年輕的城市綿延出豐厚的文化底蘊,這正是令全市人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

  夏立華說,可不可以這樣講,在某種程度上,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變遷發展史。過去,大家從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了解了大慶波瀾壯闊的石油會戰史,從中接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洗禮,也從中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感召。今天,大慶博物館本著以物為本的原則,秉持“以物撰文、以物建館”,突出“東北第四紀”古自然環境、古動物化石與大慶地區古人類文明三大主題,陳列展出多年館藏的化石、標本和文物,它讓人們不僅從中鑒賞古大湖、古動物和古人類文明之美之趣,更重要的是追本溯源、鑒古知今,使人們從這些人類文化遺存和自然遺存中體驗環境變遷,認知生命真理,更加使人們特別是大慶人熱愛這座美麗的城市家園,這是讓我們最為激動、最為興奮的。

  夏立華指出,博物館凝結著歷史更連接著未來。現在大慶博物館建設發展有了良好開端,但仍然任重道遠。貫徹落實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八次全會精神,推動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包括文博事業在內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和廣闊的舞臺。她希望全市文化戰線特別是文化工作者要再接再厲,繼續努力,不斷提昇博物館和所有文化設施水平。特別是要深入研究大慶獨有的第四紀館藏物證,加強與國際國內的文博交流與拓展,彰顯特色,釋放功能,以此來提昇大慶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對外開放度和文化影響力。

  宋宏偉代表省文化廳對大慶博物館揭牌表示祝賀,他說,大慶博物館展品厚重,內涵豐富,收集古生物化石標本之豐富在全國首屈一指,很多收藏和展示的珍惜古生物化石標本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在全國第四紀古生物化石收藏領域獨樹一幟。他希望,大慶博物館堅持文化惠民宗旨,充分發揮博物館功能和作用,努力打造文化精品,在原有基礎上率先在全省隆起“文化高地”。

  


 

  王好高度評價了大慶博物館在不足十年的時間裡收集古生物化石標本20餘萬件,第四紀古生物化石45個種屬的館藏達43個,其中一些珍惜標本填補了該動物群系統收藏的空白,迄今國內最完整、個體最大的真猛?象化石,最完整的斑獵狗及狼化石,在國內收藏領域絕無僅有,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第四紀古生物化石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是文物部門搶救保護文物並且取得顯著成果的典范。她希望大慶博物館加大收藏力度,深入挖掘館藏文物資源內涵,進一步把“東北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的展示和研究做強做大,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陳列展覽特色品牌和科學科研基地。

  揭牌儀式後,數千市民爭相進入展廳,與各界嘉賓一道在一件件珍貴的展品前駐足往返。專程前來的中科院東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員裘善文激動地告訴記者,“東北第四紀”研究博大精深,大慶博物館的這些展品為深入研究這一紀的古文明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物證。家住乘風莊的老會戰張風良老人,一大早就趕到這裡,他說,要親眼看看大慶的史前文明,這也是對老一代大慶人的一種慰藉。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