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市將設立社工崗位 推進社工職業化發展
2011-11-23 11:03:34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夏慧榮 隋琳琳 王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3日訊 如今,誰要是再說徐艷輝“考社工是瞎折騰”,她可有一大堆話反駁了。作為龍鳳煉廠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與群眾打交道最多的徐艷輝,一年前考取了專業社工資格證,卻一直沒有用武之地……

  近日,中央組織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個部門和組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纔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了到2015年培養200萬社會工作專業人纔的發展目標。這讓徐艷輝看到了希望。

  沒有崗位體現價值

  什麼是社工?幾十個受訪者,幾乎沒人能給出准確答案。而且很多人壓根兒不知道有這種“稀奇的職業”。

  記者查找資料找到了社工的准確定義:社工就是社會工作者,即具有一定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等領域直接提供社會服務的專門人員。他們是加強社會管理工作的基礎。

  王玉傑,是東光街道龍北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2008年6月,她參加了第一批社工師考試。今年3月,拿到中級社工師資格證書的王玉傑卻迷茫了。

  王玉傑說,現在大慶還沒有專業社工的對口崗位,證書只能壓箱底,社工待遇方面,就更無從說起。

  “大小伙子本科畢業,也不知道為啥非到街道和大媽們一起工作?”頂著家人和朋友的埋怨和誤解,東北石油大學社工專業畢業生小趙,在大慶及周邊的城市尋找了大半年,也沒找到對口的工作。現在,他最怕鄰居問自己是學啥專業的。“我不服氣,難道社工真就沒用武之地嗎?”小趙打算過完年到南方去看一看。

  記者先後采訪了幾位專業社工師,他們主要是社區工作人員,由於熱愛和熟悉社區工作,也看

  到了社工這一朝陽職業的好前景,於是,參加了社工師考試並且拿到了資格證書。但是,這些人面臨著同樣的尷尬:沒人認同他們社工的身份,也沒有崗位讓他們體現自己的專業價值,這一身份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任何變化。

  


 

  社工職業缺少社會認同

  據記者了解,我市高校2004年纔開始有社工專業,目前,該專業學生有170多人,一半以上的學生表示選擇這個專業並不是自己最初的意願。從歷屆畢業生去向看,多數人都改行做了其它工作,從事本專業的人90%以上流向了南方。

  東北石油大學行政管理與社會工作系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社工專業是一個朝陽專業,社會需求量大、就業前景也比較好,但目前北方與南方一些發達城市相比,存在崗位較少、待遇較差的劣勢,於是很多畢業生改了行,但他們學校的一部分畢業生在南方做本專業工作發展得比較好,年薪達到七八萬元。

  記者從市社工委和市就業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沒有專業社工崗位和此類招聘,盡管有些地區開展過社區工作人員的招聘,但都不屬於專業社工,也沒有對社工資格做出要求。

  市社工委相關工作人員認為,由於缺乏對口崗位而造成人們對該職業前途的擔懮,以及對工作待遇的擔懮,導致社工這一職業缺乏個人認同。另外,社會普遍對該職業不了解,該職業得不到尊重,也使社工這個職業也缺乏社會認同。

  職業化專業化是發展之路

  怎樣纔能提高社會對社工的認同感?我市社工的未來之路又在何方?

  從事社會工作研究多年的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大慶石油學院講師曾富生認為,破除就業和人事管理、社會福利體制等一系列體制限制,改善社工從業環境是改變社工現狀的關鍵;建立行業准入和評價體系,是使社工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的必要條件,也是保證行業聲譽、吸引人纔的保障。另外,建立有效的人纔激勵機制,激發社會工作人纔的熱情和活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記者在市社工委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已經出臺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接下來我市將在涉及社會工作的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益性民間組織設立社工崗位;完善薪酬待遇制度,薪酬待遇體現工作績效與職業時效激勵,薪酬待遇的確定與工作崗位、實際表現及從業時間掛鉤;建立人纔考核評估制度,明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社會工作崗位的職責規范、考評標准和獎懲措施。

  王玉傑建議,政府應該利用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認同社工這個職業。

  深圳積極開發社會服務崗位和項目,培育民間社工機構,建立社工、義工聯動機制,強化指導監管,在全市各區和社會工作的各個領域全面開展社會工作試點,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深圳特點的“政府推動民間運作”模式。目前深圳已有專業社工機構38家,服務領域遍布民政、司法、教育、醫療、勞務工、貧困者等十餘個領域。他們通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建立了社會工作服務規范,樹立了社會工作專業形象。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