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大興安嶺呼中區奏響文化發展樂章
2011-11-23 16:30:42 來源:大興安嶺行政公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3日訊 大興安嶺呼中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大文化建設思想指導下,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當做提昇核心軟實力的中心工作來抓,使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培育邁出了新步伐。

  一批批滬杭老知青的回鄉創業、一件件版畫作品走出國門、一塊塊冰雪運動的獎牌取得,無不體現出呼中區知青文化、校園文化、冰雪文化等文化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呼中區結合地域特點,確立了建設文化強區的戰略目標,不斷加大投入,制定出了打造“知青文化”、“校園文化”、“冰雪文化”、“社區文化”、“軍營文化”六大文化品牌戰略,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營造良好的文化發展氛圍

  這個區把基層文化建設列入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在考核機制上,把基層文化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在激勵機制上,鼓勵專業文藝工作者下基層為群眾服務;在市場運作機制上,倡導基層文化部門適應市場經濟形勢,發展文化產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以“我們的節日”為載體,呼中區舉辦春節團拜會、“三八”節聯歡會、學校藝術節和“大嶺放歌”廣場文化演出活動,經常性的組織開展職工排球賽、乒乓球賽、健身操、太極扇、集體舞展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由群眾自發組織的15支業餘文化團體多年來一直活躍在文化陣地上,營造出深厚的文化氛圍,豐富職工群眾業餘生活。

  文化軟實力不斷昇級

  近年來,呼中區加大對文化的投入力度,集中用於基層重點文化項目、文化精品、群眾文化項目、特色文化項目的獎勵、扶持以及文化交流、歷史文化遺存、優秀傳統文化、民間藝術資源挖掘和保護,目前已建設文化體育活動室13個,全區各黨委、總支、直屬支部均成立了職工書屋,現藏書近10萬餘冊。區局還投入3200多萬元建設了3186平方米的文體中心、佔地40萬平方米的清溪公園、秀中園等文化活動場所。對四鎮的文化中心的活動場所進行了統一修繕,並添置了大量的書籍和體育器材,加強了基層文化陣地建設。

  文化人纔隊伍不斷壯大

  充分利用全區少兒版畫創作基地在呼中區第二小學揭牌這一契機,這個區大力發展以呼中區少兒版畫創作為代表的校園文化,通過進一步的加大投入,改善辦學環境,加強專業教師的業務培訓,提高現有文化專業人纔素質,充實基層業餘文化隊伍。進一步推進文化互動交流,加強內部橫向與外部縱向間的文化交流。各鎮在開展各自廣場文化節的同時,還精選優秀節目,舉行會演,提昇文藝水平,整合了區域文化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繁榮發展。

  文化產業實現快發展

  自呼中區局開發建設開始,來自上杭的8000名知青,離開家鄉投身到呼中的開發建設中來,40多年來,不僅為呼中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將上海、杭州等地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呼中,創造出了著名的呼中文化。為傳承和發揮知青文化,呼中區建設了反映老知青當年學習和生活的“老知青紀念館”,並成功組織了紀念老知青上山下鄉45周年活動,組織人員編寫了老知青回憶錄《大嶺情懷》,通過對知青文化的發掘,拉近了與老知青的情感距離,促進了一大批老知青回鄉創業,使知青文化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呼中區的自然景觀逐漸成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原料”基地,依托呼中區白山景區等優美的自然景觀,逐步發展文化產業,宣傳呼中二小版畫品牌,將藝術品與旅游紀念品、文化商品融合,形成獨特的文化產業。

  文化品牌初見端倪

  利用呼中豐富的特色文化資源以及民俗風情,這個區積極開展各種富有地方特色、又合乎群眾口味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推進了“一地一品”、“一鎮一特色”工程建設。這個區的碧水學校自建校以來,結合生物課程教學建設了校園標本室,40年的發展,如今已建設成為我區唯一一家校園生物資源館,並出版了《大興安嶺動植物》一書,現已成為大興安嶺中小學校鄉土課程教材。呼中區第一中學的“小作家創作基地”多年來培養出一大批的小詩人,呼源鎮大力發展旅游文化,通過對蒼山石林、大、小白山等景點旅游資源的挖掘,整理出大量景區景點傳奇,促進文化與旅游、文化與經濟的融合。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