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被捕撈出來的小魚

捕魚人在“作業”

濕地內鑿冰捕魚撈蝦
生活報11月24日訊 經過多年的保護和建設,哈市沿江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觀,哈爾濱的濕地逐漸成為叫響全國的特色景觀,在濕地保護區域內,植物、魚類不斷增加,吸引了許多野生鳥類在此棲息繁衍。近日,哈爾濱市民趙先生向本報反映,在道外區民主鄉濱江濕地內常會出現捕魚摸蝦的非法捕魚人。在濕地尚未結冰前,他們開著船,用發電設備進行捕魚;在濕地封凍後,他們又在冰面上鑿出一個個窟窿下網,采用絕戶網等毀滅性手段捕殺濕地中的魚類等水生物,給濕地的生態環境發展造成破壞。23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暗訪。
小魚蝦成筐裝蛙類也不放過
23日8時許,記者一行兩人來到了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鄉新國村,在村子北邊大壩後方就是遼闊壯美的濱江濕地。站在新國村北邊的景觀路上,記者看到,在前方300多米的冰面上,七八個身穿棉大衣的人在冰面上忙活著,有的在鑿冰窟窿,有的在用力拉著冰窟窿下面的漁網,在灘涂上,停放著三只小船。 “在這些捕魚人眼裡,從來就沒有禁捕期。”趙先生說,濕地在結冰前,這些人會用發電設備產生的強電流進行捕魚,捕魚所用的電機連著船上的大功率馬達,只要這些船駛過的地方,船尾部就能看見被電擊死的魚蝦等。現在天冷了,他們不能用電捕魚了,只好鑿開一個個冰窟窿,在冰窟窿裡下上幾十米長的絕戶網,無論大魚小魚,統統一網打進。
隨後,記者來到濕地尚未凍實冰面。記者看到,一個藍色的大桶中,裝著他們剛剛捕獲的魚。同時,還不時有蛙類被撈上來,據捕魚人員講,“這些紅肚皮的蛙類被當地人稱為‘哈什螞’,是冬季滋補的上等佳品。”
“捕魚的人多了,從來沒人管”
“冰面上捕魚的人都是新國村村民,市裡很多有名的漁村漁館都來捕魚人家上貨。”一位撿拾柴禾的中年女村民告訴記者。
記者裝作買魚人與捕魚人搭訕:“這麼多魚啊,是賣的嗎?”
“賣!”
“都有什麼魚啊?”
“鯽瓜子、川丁子,什麼魚都有啊。”
記者估算,水桶裡的魚大概有三四十斤,小的只有一指來長,大一點的也不過十幾厘米長。
“怎麼賣啊?”
“今天捕上來的魚都小,每斤全都4元。”
記者問:“在濕地保護區內這麼隨便捕撈沒有人管嗎?”
捕魚人講:“我在這裡捕魚都好幾十年了,村裡人農閑時都來撈幾網,管啥呀?從來也沒有人來管過。”
專家:過度捕魚破壞濕地生態
據哈市相關專家介紹,在濕地環境中,由動植物組成的生物鏈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能使濕地保持生態平衡。過度捕魚會斷絕棲息在濕地中鳥兒的食物來源,使得濕地魚類種群數量、種群生態狀況發生較大變化。另外,過度捕魚也會給濕地中的其他水生物帶來影響,損壞生物鏈。如果濕地內的生物鏈一旦斷裂,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濕地的環境也會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