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農家書屋』猶如惠農『黃金屋』
2011-11-25 10:1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岩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七臺河市茄子河區富強村農民在農家書屋閱讀。

  黑龍江日報11月25日訊 七臺河市的農家書屋建設在全省“掛號”,卻一直沒有機會一睹“芳容”。近來,全省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熱潮湧動,記者隨之走進七臺河市的農家書屋,品嘗那裡的文化芬芳,感受農民的思想和生活的變化。

  記者在七臺河市茄子河鎮富強村農家書屋看到,寬敞明亮的房間、擺放整齊的書架、歸類有序的書刊、絡繹不絕的讀者……近年,七臺河市堅持強力推進農家書屋建設。截至目前,全市220個行政村全都建有農家書屋,村民稱之為“農民的致富課堂、農村的文化殿堂、學生的第二課堂”。

  納入“民生工程”快車道

  富裕起來的農民不再為吃穿發愁,有了更豐富的精神文化追求,渴望接觸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的呼聲四起。七臺河市因勢利導,將農家書屋建設納入民生工程快車道、作為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點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後6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任務,並與各區縣簽訂責任狀,對工作業績突出的8家書屋進行表彰獎勵。此舉大大加快了農家書屋的建設步伐。七臺河市多次舉辦“送農民一本書”大型捐助活動,收到30餘個部門、企事業單位、個體經營者捐贈的圖書3萬餘冊,價值20餘萬元,有效解決了圖書更新等問題,增強了書屋的活力。目前,農家書屋存放圖書、光碟量達35萬餘冊(張),農民借閱圖書達20餘萬冊次。

  按照“政府投資、社會捐助、統一規劃、分頭實施”的原則,將農家書屋經費納入區縣政府預算。三年來,區縣財政共撥付農家書屋建設配套資金110餘萬元,匹配建設資金200多萬元,為農家書屋建設提供了資金保證。2010年8月,全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現場會在七臺河召開,極大地推動了該市農家書屋建設。

  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四個月種田,兩個月過年,六個月賭錢……這是過去農村單調生活的真實寫照。自從有了農家書屋,農民生活大不相同了。

  以茄子河區富強村的農家書屋為例,書架上種植的、養殖的各類書籍應有盡有;電視、電腦、VCD、音響等設備一應俱全,村民想看啥書就看啥,想上網輕點鼠標就能搞定。富強村黨支部書記張忠秀說,喝酒賭錢的少了,讀書看報的多了;孩子上網玩游戲的少了,泡圖書室學特長搞小發明的多了。村民王殿軍是遠近聞名的養牛大戶,在發展道路上曾遇到過很多挫折,造成了不少損失。他感慨地說:“都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呀!”自從村裡建起農家書屋,王殿軍沒事就往書屋跑。兩年多來,他依托農家書屋為自己知識“加油”,擴大規模、改良品種、科學養殖,牛生病少了,出奶多了,經濟效益提高了。

  農家書屋也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茄子河區茄子河鎮太陽村的農家書屋開放時間比較靈活,放學後、假期裡都開放,采訪中,幾名三年級的學生一邊認真填寫借閱登記,一邊對記者說:“這裡的書很豐富,放學後我們經常結伴到這裡借書、看書。”

  傳播公共文化的新平臺

  為防止農家書屋曇花一現變成擺設,七臺河市農家書屋在投入、管理、圖書配置和更新等方面強化長效機制建設,讓農家書屋常辦常新。各區縣采取村兩委推薦、縣區市批准、集中培訓後掛牌上崗的做法,選配一大批有一定文化層次、素質較高的熱心村民擔任農家書屋管理員。一些村乾部主動兼職負責農家書屋管理,不少熱心文化公益事業的退休教師、退休乾部及個體經營戶不計報酬,義務擔任書屋管理員。依托市級圖書館,形成了一條定期補充、更新、交流圖書的暢通渠道,建成市縣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農家書屋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市縣圖書館定期指導鄉鎮綜合文化站、村農家書屋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同時本著自願、方便、就近、靈活的原則,倡導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領導乾部、社會各界人士與書屋結對子,長效扶持,幫助書屋更新出版物。村屯利用農家書屋開展新型農民培訓、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普法宣傳等活動,經常邀請有關專家到農村講座、授課,擴大服務功能。

  七臺河市的農家書屋,猶如一縷清風,給農村、農民送去了現代科學和文明,激發起農民自覺學習文化知識、發家致富的強烈願望,村民的生活和思想觀念正在悄然改變。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