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市規劃2015年雲計算及相關產業收入突破500億
2011-11-26 07:28:45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吳天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6日訊 發展雲存儲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既有產業騰飛要借助“雲”梯的現實需求,使哈爾濱在雲計算領域幾乎與多個一線城市同時起跑。在接下來這一輪新興產業布局中,哈爾濱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群雄逐鹿中,如何制勝———

  毫無疑問,雲計算產業將創造哈爾濱新的經濟和產業增長點。哈市已規劃,到2015年,雲計算及相關產業收入要突破500億元,力爭達到1000億元。而此前,哈市對“十二五”進行的工業規劃為,到2015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230億元。

  在很多人對雲計算的認識還處於“懵懂”階段時,哈爾濱的雲計算產業已經“起跑”,預計今年哈市雲計算產業規模約200億元。市委、市政府明確表示,哈爾濱一定要發展雲計算,在又一輪新興產業布局中,搶一個有利位置———建成立足東北亞、面向全球的雲計算產業發展基地。

  准備充足的起跑

  “雲計算這一次的‘起跑’,我們早早就衝出去了。”市發改委副主任王鐵立說。目前,哈爾濱市雲計算產業鏈正在形成,已涉足雲計算的各產業環節,尤其在平臺與應用軟件和雲計算服務上。2011年,雲計算產業規模約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哈爾濱的雲計算產業幾乎與多個一線城市同時起步。

  爭搶領跑地位,是因為早早看到“雲”給原本有些沈重的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托力。作為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等傳統產業發達的老工業基地,發展雲計算產業是哈爾濱市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搶佔IT和互聯網產業制高點,創造新的經濟和產業增長點的戰略舉措。認識至此,去年,推出“雲飛揚”計劃的松北科技創新城和以“中國雲谷”為品牌的哈南國際數據城兩個雲計算產業聚集區先後開建,並招兵買馬。

  目前,哈爾濱兩個雲計算產業聚集區聚集了雲計算企業和科研機構上百家,其中包括IBM、Intel、中國移動、中金數據、萬國數據、盛大、浪潮、神舟數碼、天雲、曙光、超圖、國裕等一批雲計算領軍企業。截至目前,已啟動實施的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幾個月來,當雲計算漸成熱詞時,哈市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

  北緯45度的優勢

  哈爾濱打造雲計算產業,絕非一廂情願,而是擁有天然的環境優勢。

  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微軟數據中心已在位於北緯41度53分的芝加哥建成。微軟選擇芝加哥的理由之一是這裡氣溫較低,可緩解數據中心高致熱問題。在北半球,北緯35度至45度幾乎是一條雲存儲的黃金帶。目前,全球12大數據中心,緯度在北緯35度至45度的有6家。

  哈爾濱,剛好位於北緯45度,與芝加哥緯度相近。同時,還擁有幾乎可滿足建立數據中心的各種需求:水電資源豐富可滿足雲計算高耗能需求,氣溫較低保證了雲計算低溫運行的環境,地質結構穩定是安全的“信息倉庫”,同時哈爾濱的科研水平較高人力成本又較低。

  在前不久的深圳高交會上,王鐵立熱情介紹了哈爾濱發展雲存儲的天時、地利、人和,幾乎與《中國雲計算基礎設施產業地圖白皮書(2011)》的推斷不謀而合:未來幾年,我國雲計算基礎設施產業將向哈爾濱等富能源、高緯度地區轉移。

  也是在本屆高交會上,哈爾濱發展雲計算的地域優勢和政府熱情吸引了中國移動、百度、騰訊、華為等網絡、通訊行業巨頭的目光。隨即,投資總額120億元的中國移動數據中心落戶“中國雲谷”,華為與哈爾濱樂辰科技簽署雲醫療戰略性合作協議。目前,百度、騰訊均在探討將數據存儲在哈爾濱的可能性。

  智慧城市的需要

  “目前,很多人對雲服務的關注點大多在向外輸出的‘離岸雲’上。其實,一座智慧城市的完善和發展,也必須依靠雲計算。”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負責人趙永強說。

  城市既有產業的騰飛同樣要借助“雲”的力量。哈爾濱工業、農業大戶的“信息賬”趙永強記得爛熟:生物醫藥產業一直是哈爾濱的傳統優勢產業,2012年生物醫藥產值將超過300億元,按每年完成10個藥物篩選過程估算,該行業每年對雲計算量需求為108T;作為全國八大動漫基地之一,2012年,哈市原創動畫片預計年產量將達1萬分鍾,其三維動畫渲染所需的計算量為3.6×107T,如果沒有雲計算,動漫產業就難以走下去;哈爾濱已經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方興未艾的電子商務後方需要雲計算的支持……

  另外,哈爾濱的醫療、保險、通信、交通、水電、銀行等社會公共設施的信息化程度較高,每天各行業都會產生大量的服務數據,對這些數據的綜合利用也是數字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面。隨著無線城市的建立,通過3G和WiFi等無線網絡進行信息訪問和業務處理的數量將達到每天數千萬筆。要保證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質量,促進指揮城市的建設,都需要強大的雲計算服務。

  下一輪的競爭

  可以肯定的是,下一輪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僅今年一年,全國已有30餘個城市推出了各自的“雲計劃”,群雄逐鹿,哈爾濱如何制勝?

  “哈爾濱應聚合本地優勢,科學定位,做好基礎服務,爭取成為國家級大型數據中心、災備中心,以及各大電信運營商的雲計算和服務中心。”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為哈爾濱提出建議。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主任何寶宏同樣認為,下一輪,哈爾濱找准雲定位纔是制勝關鍵。他不建議哈爾濱平分力量打造雲計算全產業鏈。而是應發揮環境、資源等核心競爭優勢,將發展重點集中在雲計算的服務業和可能的集成服務,並以此為核心,輻射產業鏈其他環節。

  《哈爾濱市雲計算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2015年)》采納了這些意見。規劃哈市將把雲計算作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首要突破口,選取雲計算產業鏈中的雲數據中心運營服務、雲集成服務、平臺軟件與應用軟件、基礎軟件、硬件設備、電子元器件等關鍵環節,逐步建立具有哈市特色的雲計算產業體系,實施電子政務雲、空間地理信息雲、中小企業雲、食品雲、金融雲等雲計算應用示范工程。到2015年,雲計算企業將達到200戶,其中收入50億元以上企業有兩戶,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0戶。

責任編輯: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