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市場上羽絨服動輒千元 揭秘羽絨服多少錢纔靠譜
2011-11-27 08:31:08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文/哈爾濱新聞網記者戴鋼攝影/哈爾濱新聞網記者張大巍

  東北網11月27日訊 今年含量在90%的白鴨絨售價是45萬元至50萬元一噸,生產一件羽絨服需要150克至200克的羽絨,一件羽絨服所用的羽絨成本大約在80至90元;制作羽絨服的面料目前的價格是每碼30至40元,制作一件羽絨服需要4碼左右的面料,也就是說面料的費用在120至160元;輔料加上吊牌的成本為20元———這樣算下來,一件羽絨服的用料成本在230元左右,再加上裁剪、縫紉等人工成本120元,一件普通羽絨服從裁剪到制作成成衣的成本需要350元。而生產一件高檔羽絨服的成本要比普通羽絨服高出30%左右,其成本也不會超過500元。企業加上必要的運營費用及合理的利潤,一件普通羽絨服的出廠價不會超過400元,高檔羽絨服也應該在550元以下。

  今年以來,國內幾乎所有制造業都受到原料上漲和人工開支加大的影響,羽絨服行業自然也不例外。日前有業內人指出,由於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的增加,羽絨服的價格已經漲到歷史同期高位。可是采訪中記者發現,即使羽絨服的價格受到原料和各方面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生產一件普通羽絨服的成本最高也不過三四百元。這與商場內動輒上千甚至幾千元的零售價相去甚遠。羽絨服的價格究竟高在了哪?

  探訪羽絨服的成本究竟多少錢

  今年入冬以來,很多准備購買羽絨服過冬的市民都在抱怨,今年的羽絨服價格高得實在是太離譜了。針對市場上一些低價羽絨服,一些市民又擔心其質量不過關不敢輕易購買。那麼一件正規廠家生產的羽絨服其成本究竟應該多少錢哪?針對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我市部分羽絨服生產企業和經銷商。

  一家羽絨服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羽絨服行業無論是原材料價格還是人工開支都出現了很大程度的上漲,但羽絨服的出廠價還遠沒有達到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的程度。因為在此之前,羽絨服的生產成本其實並不高,雖然經歷了這次漲價,在生產環節中也不會出現千元左右的羽絨服。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生產一件普通羽絨服的成本大約在300至400元。而一些使用高級面料和高檔輔料的羽絨服其成本也只有500元左右。這樣的高檔羽絨服,其品質完全可以和世界知名品牌的羽絨服相媲美。

  為了表明羽絨服的出廠價並沒有高得離譜,這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今年含量在90%的白鴨絨售價是45萬元至50萬元一噸,生產一件羽絨服需要150克至200克的羽絨,一件羽絨服所用的羽絨成本大約在80至90元。制作羽絨服的面料目前的價格是每碼30至40元,制作一件羽絨服需要4碼左右的面料,也就是說面料的費用在120至160元。輔料加上吊牌的成本需要20元。這樣算下來,一件羽絨服的用料成本在230元左右,再加上裁剪、縫紉等人工成本120元,一件普通羽絨服從裁剪到制作成成衣的成本需要350元。而生產一件高檔羽絨服的成本要比普通羽絨服高出30%左右,其成本也不會超過500元。企業加上必要的運營費用及合理的利潤,一件普通羽絨服的出廠價不會超過400元,高檔羽絨服也應該在550元以下。所以,造成市場上羽絨服價格離譜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出在生產環節上。

  一件高檔羽絨服的出廠價只有550元,與商場內動輒一兩千元的零售價相比其中差價可謂懸殊。

  


 

  解惑羽絨服究竟貴在什麼地方

  一件普通羽絨服的出廠價只有幾百元,到了商場內就被賣到了上千元,這其中又經歷怎樣的過程呢?采訪中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羽絨服價格高漲與近年來不斷攀昇的銷售成本和店大欺商的行為等有關。同時,服裝行業的無序擴張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現在就連五常、尚志這樣的郊縣,在繁華地帶租一間30平方米的門市房,每年的租金都要15萬元。此前的幾年時間裡,租這樣的一間門市房一年只要3萬到5萬元。”某品牌羽絨服哈爾濱總代理郭先生這樣說,“要是在中央大街這樣的地點,租一間門市房一年至少需要200萬元的資金。”根據郭先生的介紹,房租無疑成了推高羽絨服銷售成本的主要力量。郊縣的門市房房租為什麼會在幾年間出現成倍甚至幾倍地增長?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這與服裝行業近年來的無序擴張不無關系。

  這位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國內的一些大型服裝企業都在積極運作上市。但上市的一個前提條件是,要求這些企業在國內的銷售網點要達到一定數量。可是,如果在國內的一二線城市大量鋪設銷售網點,不僅房租和人員開支大,而且還會佔用大量現金,於是這些企業便瞄准了國內的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的郊縣。這些地區的門市房自然也就成了“香餑餑”。“需要的人多了,門市房的租金自然也就跟著高了。”

  除此之外,佔羽絨服銷售成本很大比例的另外一項是導購員的工資,近年來這項成本也在不斷加大。據郭先生介紹,以前僱傭一名店內導購員每月需要800至1000元,但是從2009年開始,導購員的工資漲到了1500元至2000元。目前他在我市郊縣一共有4間門店,每間門店有兩名導購員。每天僅房租和人員開支就需要2000元,一個月需要6萬多,這還沒有包括門店的取暖費、水電費和交通運輸費。

  郭先生告訴記者,為了應付高漲的銷售成本,現在他會在每件羽絨服進價的基礎上加價百分之百後再往外賣。即使這樣,他每年的利潤同其他行業比起來也不是很高。

  如果說經銷商自己租門店銷售羽絨服的成本高,那麼進入商場銷售是否可以降低這樣的成本?采訪中記者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曾經在我市一家大型百貨商場經營羽絨服的郝女士對記者說,在大商場經營羽絨服的成本要遠遠高於自己租門店。首先,一個品牌的羽絨服要想進入大型商場銷售,就要托關系找熟人,這需要一筆不小的好處費。進入商場內還要給商場交一筆可觀的進場費。其次,一些高檔商場還會限制商品的最低售價。例如,一件羽絨服的零售價太低了,商場會找到經營者,要求把羽絨服的價格調高,來配合商場內其他商品的高價位高檔次。

  最讓經營者頭疼的是商場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的打折促銷活動。一般每到商場舉辦打折活動時,商場都會要求經營者對商品進行七折、六折甚至五折銷售。如果經營者平時對商品的加價率不高,一旦到了商場舉辦活動時,有些經營者就可能會賠錢賣貨。“為了防止出現虧損,當時我都會按羽絨服進貨價的幾倍的價格零售。”郝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羽絨服零售終端不論是自租門店,還是進入商場銷售,都會使羽絨服的零售價格被抬高很多。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件出廠價只有幾百元的羽絨服,到了商場內就會被賣到一千甚至幾千元。

  


 

  分析行業內急速擴張隱藏風險

  “現在百分之九十的白鴨絨已經漲到每噸45至50萬元,與歷史上白鴨絨最貴的2006年持平。如果再遇到2006年年末的那種情況,恐怕又會有一批羽絨服生產企業面臨倒閉。”全國第五大羽絨服生產企業———哈爾濱市鴨寶寶羽絨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出了這樣的擔心。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2005年是羽絨服行業景氣度最高的一年,因此很多投機的商人看到羽絨服行業有利可圖便在2006年初“一窩蜂”地出資辦廠。一時間,社會上的各種資金都向這個行業聚攏。生產羽絨服的各種原料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可是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隨著羽絨服生產急速擴張之後,迎來的卻是2006年年末的暖冬,羽絨服銷量大減。當時,幾乎每個羽絨服生產廠家都出現了大量庫存積壓。生產出來的羽絨服賣不出去,各家生產企業的原料采購自然陷入停滯。大量庫存積壓讓很多剛剛加入到這一行業中的企業無法承受,於是紛紛倒閉,南方甚至出現了羽絨服生產企業老板跳樓事件。2007年時,白鴨絨從2006年的45萬至50萬元每噸,一下子降到了9萬元每噸。“我們的企業當時正是看到了整個行業出現的異常變動,加大了風險控制纔躲過了2007年的那場‘劫難’。”

  “今年又出現了與2006年極其相似的情況,現在很多原本只是生產運動裝或是時裝的企業,都開始紛紛生產羽絨服,導致原料價格上漲,直接拉高羽絨服生產原料的價格。但不同的是,如果現在再出現2007年那樣的情景,問題可能要比那個時候嚴重的多。當時生產原料上漲幅度最大的只有鴨絨。而制作羽絨服所需的面料、輔料以及人工成本上漲的幅度並不大。但今年除了鴨絨的價格上漲到歷史最高水平之外,面料已經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0%至50%,輔料上漲了15%至20%。這其中上漲最多的就是人工成本,2005年時生產一件羽絨服的人工成本不過20至30元,可是現在卻需要100至120元,比2005年上漲了四至五倍。高漲的生產成本已經讓整個行業的風險顯現出來,如果風險控制不當整個行業將會重蹈2007年的覆轍。”

  采訪中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羽絨服價格被抬高,其實並不是生產廠家所願意看到。虛高的價格會直接導致產品滯銷,這樣就會給生產企業資金流帶來相當大的壓力。為了避免由於高價位造成的產品積壓,現在很多羽絨服生產企業都已經開始自建電子商務平臺或通過網店直接面對顧客,以比出廠價略高的價格進行銷售,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羽絨服的零售價格,同時也會規避生產企業的經營風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