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11月28日訊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游者的一種風尚。近年來,雙鴨山市在全面推進“北大荒風光旅游區”建設中,依托挹婁文化、抗聯文化、濕地生態文化和邊境異域文化等優勢資源,培育了紅色體驗游、滿源探祖游、濕地生態游、界江風情游四大旅游精品,樹立了烏蘇裡江、珍寶島、雁窩島、“挹婁王城”四大旅游品牌。精心打造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旅游精品板塊,拓展了旅游業發展空間,使全市旅游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迎來快發展、大發展的明媚春天。
作為黑龍江省唯一兼有“大礦藏、大糧倉、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的雙鴨山地處北大荒核心區,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旅游資源,可開發的歷史文化、社會和自然旅游資源350多處。借助獨特文化和自然生態環境資源,雙鴨山市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加快旅游產業轉型昇級,科學編制了《雙鴨山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產業發展機制,明確了旅游資源培育開發方向和重點,形成了依托“大森林、大濕地、大冰雪、大界江”的“山水生態游”;依托友誼農場現代化大農業的“北大荒農業觀光游”;依托“挹婁王城”、“鳳林古城”遺址的“訪古探源游”;依托抗聯、墾荒和知青文化的“黑土文化游”;依托烏蘇裡江、饒河口岸的“邊境口岸游”。為增強旅游文化特色,特地編制了挹婁文化游項目規劃。
在發展文化旅游中,雙鴨山市以培育烏蘇裡江沿線異域、民族、森林、濕地和喀斯特地貌等獨特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文化基底,以享譽全國的《烏蘇裡江船歌》為文化形象符號,賦予邊境口岸文化以神秘異趣、清新舒爽的格調;把雁窩島原始生態與農墾拓荒歷史完美結合,賦予北大荒以粗獷神奇、雄厚豪邁的文化底蘊;深入發掘漢魏時期“挹婁王都”鳳林古城遺址的文化歷史內涵,賦予遠祖文化溯本逐源、緬懷先祖的尋根情懷;將知青文化、“闖關東精神”與“自強、創新、團結、爭先”的雙鴨山精神緊密結合,賦予邊疆文化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英雄氣魄,為打造生態名市、文化強市和旅游大市賦予了厚重的文化內涵。
挖掘文化資源,完善旅游要素,培育精品景點。雙鴨山市堅持“政府主導、專項推進、多元投資”的原則,爭取旅游國債和發展金建設了七星峰旅游公路,開發了烏蘇裡江風景段中國國旅集團黑龍江首條“七日游”線路,雙鴨山、寶清、饒河“三日游”精品線路和俄哈巴至雙鴨山雙向旅游線路;推進了挹婁文化和北大荒民俗展示、現代精准農業和濕地生態科普、赫哲風情和森林休閑度假、七星河濕地觀鳥和烏蘇裡江游四大系列旅游項目群建設,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文化旅游體系。
依托文化資源,樹立文化品牌。目前,雙鴨山市已經先後舉辦了雙鴨山·友誼挹婁文化旅游節滿族尋根敬祖大典,雙鴨山·寶清(七星河濕地)觀鳥節,四方臺興安杜鵑賞花節,嶺東消夏藝術節和冰雪節以及中華滿源文化香港推介會等重大節慶和推介活動。獨特魅力的地方文化風情和絢麗多姿的北國邊陲風光,使雙鴨山成為黑土地令人神往的文化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