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8日訊 國內生產總值578.3億元,同比增長13%,總量居全省第五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7.6億元,同比增長27.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固定資產投資339.3億元,同比增長35.6 %,增幅居全省第四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2億元,同比增長17.3%,總量居全省第五位;進出口貿易額1. 1億美元,同比增長24.5%,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同比增長17.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財政全口徑收入完成78.1億元,同比增長31.8%,提前兩個月超全年預算、超去年全年。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2.9億元,同比增長50.5%,連續10個月保持全省前兩位。
這是綏化市盤點前10個月各項經濟主要指標得出的數字。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我市實施產業項目建設、都市圈經濟、城市經濟、園區經濟、異地經濟、鄉鎮村經濟等戰略思路機制措施,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園區建設、新農村建設、城市建設和民生工程、現代農業建設的秋整地准備等五項重點工作的結果。
突出工業強市,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
鏡頭:北林區東富工業園區華德紡織有限公司由日本助野靴下株式會社計劃總投資4億元建設。項目一期計劃預計年底投產,300多臺(套)織造設備已經購進。二期明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後,可安置就業1000人,年產多功能襪7000萬雙,實現稅金3000萬元以上;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糧控股大米(香港)第一有限公司今年落戶綏化經濟開發區,建起中糧米業(綏化)有限公司30萬噸稻米綜合加工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經投產;綏棱縣引進龍海紡織滌綸長絲綜合加工項目,項目總投資6.5億元,利用廢棄礦泉水瓶片拉絲生產滌綸、織布、印染等滌綸綜合加工產品。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稅金1億元。
肇東抓好異地和鄉鎮村產業項目,發展都市圈經濟,重點建設了綏化工業園等4個集中區,已有北林區引進的哈爾濱萬裡線纜、望奎引進的新型牆體保溫材料和綏棱引進的20萬套父母代種雞場的3個項目開工建設,青岡引進的降糖粉項目已經簽約,鄉鎮村引進項目21個,完成投資11.83億元;安達今年已有年產40萬噸C4芳構化等30個產業項目投產見效,鄉村引進產業項目52個,形成了以油氣化工為主導,乳肉食品、倉儲物流為重點的多業並舉產業格局。
畫外音:據統計,前10個月,我市共開工建設投資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68個,總投資80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341個,總投資712.8億元。新上億元項目157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48.8億元,有160個項目建成試生產,佔開工項目的43%。預計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5億元,超出省定指標32.5個百分點,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0%。
縱深解讀:年初以來,市委提出的六大機制發展戰略、十大產業統籌發展方針、八項重點工作和十一個園區建設,以及發展異地經濟、城市群經濟、都市圈經濟、鄉鎮村經濟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成了引領我市大發展、大跨越的一整套科學思路,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市委的戰略決策,態度堅決,作風紮實。尤其是把建設十大產業,推進項目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緊逼加壓推進產業項目攻堅戰,迅速形成了大上項目、上大項目,快上項目、上好項目的發展態勢,使全市產業項目取得了歷史性重大突破,具有革命性、劃時代意義的進步。
挖掘潛力優勢,園區建設的影響力、承載力、集聚力迅速提昇
鏡頭:蘭西大地今年崛起個經濟開發區。園區規劃出經濟開發區、榆林商貿城、哈北大學城、旅游景區等四大板塊,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了“七通一平”,目前已經有14個超億元項目入駐。這個開發區已是全省“9+5”重點園區和全市四個重點園區之一。
安達市把發展園區經濟作為推動產業項目、鄉鎮村經濟、異地經濟的重要抓手,把開發區規劃面積擴大到85平方公裡,劃分“五區二園一基地”,今年重點建設了佔地30平方公裡的高新化工材料產業園。此外,他們先後整合組建市鄉村級園區10個。
海倫市今年引進大連三特服裝公司和以色列的巴蓋爾服裝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三特紡織服裝產業園。項目分兩期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建成集服裝加工、紡織、印染於一體,年產高檔西服300萬套、毛紡1080萬米的產業園。項目達產後,預計年可創稅10億元,安置1.5萬人就業。一期工程7月開工,明年建成投產。
畫外音:現在,我市的經濟園區已經達到11個,園區總規劃面積擴展到326.3平方公裡,完成建成區面積59.4平方公裡,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達15億元。肇東、安達兩市各投入4億元,修建園區道路90公裡。蘭西園區基礎建設投入達3.5億元。全市今年入區項目達200個,投資397.1億元。11個園區中省級園區和省級工業示范基地發展到8個。
縱深解讀:今年,我市園區建設全面展開,重點園區跨越發展。在園區建設思路上,通過大力實施異地經濟、優勢資源共享等超常舉措,使園區建設迅速提昇到了一個新水平。闢建了市本級、肇東、安達、蘭西等4個重點產業集中區和農墾食品工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舉全市力量集中打造;在建設理念上,堅持城市、園區、產業及新農村建設等規劃統一研究,綜合一體化安排,高站位、高起點、高層次有計劃的進行規劃設計,著力把一些重點園區打造成集產業、服務、研發、生態功能於一體的、更加科學合理的綜合發展體系。園區的建設讓產業項目發展有了載體、依托和可能。
選准載體抓手,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紮實推進
鏡頭:海倫,農業大市。今秋,完成整地300萬畝,佔計劃的115%。完成500畝以上連片整地地塊1300塊65萬畝,造林整地2萬畝,秋農建土方120萬立方米,秋建棚4171棟。
蘭西把秋整地工作作為推進現代化大農業的首要任務,以榆林鎮為典型,全縣完成秋整地175萬畝,500萬畝以上大塊210塊,全部達到待播狀態。
明水縣闢有雙興鄉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區,示范區核心區1000畝。在秋整地中,示范區按照滅茬、深松、旋耙、起壟標准進行作業,整地深度全部達到35公分以上,壟底寬110公分、壟上寬70公分、壟高20公分。
畫外音:今年,我市現代化大農業規模大、標准高,有了質的飛躍。現代化農業園區、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等有了突破,步入了現代農業實質性較快發展新時期、新階段。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800萬畝,其中高產創建面積1000萬畝,糧食總產達305.8億斤。全年共投入建設資金10億多元,新組建千萬元農機合作社56個,新增大型農機具1499臺套。打造了總長1500多公裡、涉及103個鄉鎮的科技示范帶,目前已落實各類示范園區186個。共完成秋整地面積1976萬畝,300畝以上的連片面積1135萬畝,深松整地1012萬畝,起大壟76萬畝,
縱深解讀:今年,我市從抓基礎、抓規劃、抓科技、抓標准、抓農機、抓水利、抓規模、抓機制入手,著力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目標就是通過3年的努力,建成100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核心區、1000萬畝輻射區、1000萬畝帶動區、1000公裡科技示范帶、100個高標准科技示范區。集中力量抓了千公裡科技示范帶和秋整地工作,實現了整地、連片作業、大型機械整地、深松整地、起大壟面積以及整地質量標准“六個”歷史性突破,可為明年的高產創建和科技示范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建設、管理、發展並重,建城、管城、興城實現重大突破
鏡頭:今年,望奎招商興建望奎新城·龍城大觀項目,項目總投資30億元,分三期建設,建商場、多層住宅、高檔住宅、別墅、學校醫院、商務會館、游泳館、步行街。項目2013年建成後,可入住3.75萬戶10萬人。
青岡縣規劃在城區北環路以北闢建城市北區,規劃佔地728公頃,總人口7萬人。今年開始圍繞一個軸線、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七個功能區。城市北區建成後,將成為青岡節點城市建設的示范區。
北林區城市養老服務中心已經啟用。這個中心是我省首批基本養老體系建設試點項目,也是市區城市建設的一個亮點。中心可容納入住老人235位,現已入住213人。中心的建成,有效提昇了城內“三無”老人集中供養水平,讓入住的“三無”老人享受到了高雅的精神家園、關系融洽的溫馨家園、舒適祥和的美麗家園。
畫外音:我市新增城市建設用地640公頃,新增和改造城市道路面積150萬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網80公裡、園林綠地面積628公頃、集中供熱面積547萬平方米,城市房地產開發面積達1138萬平方米,完成棚戶區拆遷面積251萬平方米3.7萬戶、泥草房改造5萬戶;用於民生事業投入達33億元,城鎮新增就業6.13萬人,17.4萬企業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提高到75%和65%,城鄉低保人數達51.69萬人,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
縱深解讀: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中等規模城市群等戰略決策,以及一水、二路、三建築、常年抓植樹等建城順序,和建管並重、興城為重中之重,建設新城區、改造老城區等建城理念,使城市建設的路數更加清晰。各地對建設一個什麼樣規模和品位的中等城市都在思考、規劃。這是我市推進城市化建設的一個重大變化。在規劃的同時,也都加大了建城、管城、興城的力度。與此同時,更加注重民眾的幸福指數,著力打造全省一流民生。
呈現亮點、凸顯特點,新農村五種建設模式在全市推開
鏡頭:安達市臥裡屯鄉今年建設安慶商貿生態小鎮,項目總規劃面積3平方公裡,分三期建設,到2015年將周邊的東清、致富、青山等3個村21個自然屯近萬人口合並到商貿生態小鎮。生態小鎮開工建設的35棟居民樓和商服樓今年全部封頂,還高標准修建了2.5公裡外環路,並對20公裡村級路進行了硬化。
北林區雙河鎮斗勝村今年異地建雙層聯排別墅38棟,配套建設社區服務中心、休閑娛樂廣場、道路、綠化場地,室外亮化、給排水、供電通訊等設施。工程已全部竣工,現正進行內部裝修;慶安縣冷福陽廣中興隆農村社區建設完成,社區建有生活居住、辦公服務、休閑娛樂、特色餐飲等4個區,還闢建了采摘大棚園區,現在村民已經住進54棟具有濃郁朝鮮民族特色風格民房。
肇東市肇東鎮東躍新村今年以宅基地為資本,撤並5個自然屯,整理出土地39萬平方米,26棟多層住宅樓已全部竣工,50棟農民別墅也開工建設,年末987戶農民可入住。肇東在新農村建設中主推5種模式,重點打造了以“宅基地置換、市場化”運作模式建成肇東鎮東躍新村,以“政府主導、鎮村一體化”模式建成五裡明鎮五裡明新村,以“整體搬遷、城市化新區”模式建成肇東鎮展望新村,以“舊村改造、整體昇級”模式建成五站鎮東安新村,以”異地新建、梯次推進“模式建成宋站鎮曉光新村。
畫外音:肇東建設新農村的5種模式也是全市主推的五種模式。今年,我市村鎮建設總投資達到47.6億元,30個重點小城鎮建設全面鋪開,20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順利推進,撤並自然屯46個,騰出宅基地2716畝,可入住農戶6169戶。投資3.7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017公裡。全市又有7.7萬人吃上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達71.69%。
縱深解讀:撤屯、減村、強鎮、建城是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戰略決策,各地都規劃了發展多少個重點小城鎮,建多少個中心村,撤並多少個自然屯。新農村建設在各地都有了自己的樣板典型,都有自己的獨到做法。尤其在整村、整鄉推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由過去的行政籌資建新農村變成多種形式、多種方式建新農村,建設的典型標准高,極大地增強了示范作用,增強了科學性、實用性、可學性。五種新農村建設模式在全市的推開,使新農村建設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我市的新農村建設經驗得到省裡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