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馬長友清掏公廁十八年
2011-11-29 13:56:15 來源:雞西新聞網  作者:孟慶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雞西11月29日訊 有一種職業,它情牽千家萬戶,實現心與心的交流;有一種職業,它連接街頭巷尾,實現夢與夢的溝通。它就是市優秀城市美容師、環衛局垃圾處理廠清掏工馬長友為之奮斗18年的公廁清掏工作。

  公廁掏糞工是環衛工作中最苦、最髒、最累的崗位。1993年,馬長友從部隊復員來到市環衛局當上了清掏工。從生龍活虎的部隊生活到苦髒累的清掏工,他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但是經歷過部隊錘煉的馬長友轉念一想“市民需要我,我就是一個兵,公廁就是我的戰場。”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很快融入了艱苦的清掏工作。

  剛開始清掏作業時,馬長友每天要抬起、安放近200斤重的吸糞管30多次,對臂力是一個嚴格要求。作業時吸糞管強大的抽力經常帶著馬長友站不穩腳跟,蓄糞池底沼氣、氨氣、一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一經攪拌全部翻湧上來,熏得他眼冒金星、頭昏腦漲,一連幾天吃不下飯。有時20多厘米的糞管被垃圾污物堵塞時,馬長友就用手或鉤子一點點地摳,經常濺得他一身糞水,這是馬長友工作的真實寫照。

  市區公廁改造前,區域廣、數量多、問題大、環境差。馬長友負責的20多座公廁全部在平房區內,狹窄的巷道吸糞車無法進入,馬長友就一勺勺地裝滿糞桶,再拎到糞車裡。遇上大雨天,為了避免低窪處的糞水外溢,他就穿上靴子,在雨水中清掏。在寒冷的冬季,他則在廁所邊上壘起圍堰,以便居民倒入髒水。春節期間,當人們都在歡度年節時,他卻是最忙的時候,每天清刨拉運的冰包圍堰達20多噸,強體力的勞動,把馬長友的手和胳膊累腫了,但看到居民能夠安心如廁,他的心裡欣慰而又踏實。

  多年的清掏工作,使馬長友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習慣,他與服務區域都建立了聯系電話,以便突發情況及時處理。去年7月份,一場暴雨過後,按市裡防洪統一部署,晚上8點馬長友和其他幾名同志淌水趕到人友橋底受淹部位進行抽排污水工作,與此同時接到居民電話,躍進、兩西、南崗等多處小公廁泡在污水中,糞便四溢。他們3臺車組7個人輪流到人友橋和受淹公廁清掏打撈,整整65個小時,期間只吃了5頓飯。由於過度緊張高強度作業,他的雙手雙腳長時間接觸污水,感染腫起來沒有了知覺。當看到人友橋污水清晰見底和公廁內污水恢復到標准時,他們都累得癱倒在車裡。

  2009年9月27日,市環衛局接收了立新礦17座公廁的管理工作,這些十幾年無人管理的公廁,有的公廁周圍垃圾如山,有的廁體長出歪脖子樹,有的糞池乾成一個厚厚的硬殼,整個礦區較好的只有4、5座。為搶在“十一”國慶節前,讓礦區居民舒心入廁,他們在站長的帶領下,投入了緊張的清掏會戰工作,清理了廁周垃圾,拔除荒草樹木。面對堅硬的糞殼,用鐵鎬刨不動,機械清掏更是無從下手,馬長友就跪在硬殼上一寸寸地鑿,直到鑿出吸糞管能伸進去的尺寸,注入清水攪拌後清掏。三天時間,他們起早貪黑,人工刨清糞便污水95噸,清理拉運廁周垃圾38噸,維修40餘處廁體,7座旱廁粉刷、油飾一新,他們的艱辛勞動受到礦區居民的一致贊揚。

  18年的環衛生涯中,馬長友就是這樣,以軍人的狀態挑戰工作中遇到的艱難,因為他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身上溫暖的橙黃色。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