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佳木斯11月30日訊 以廣場文化為龍頭,以民俗文化為品牌,以群眾文化為載體,以文化惠民為支橕,近年來,樺川縣積極構建縣、鄉、村“三級”文化服務網絡,實現了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齊頭並進”。
樺川縣廣場文化起步於2005年,幾年間,廣場文化活動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內容涵蓋了綜藝演出、主題晚會、廣場電影、演講、展覽等多種形式, 形成了“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看點”的樺川特色文化品牌。“城南小樂隊”、“夕陽紅小樂團”等十幾支業餘民間文藝團體脫穎而出,自編自創歌曲、自創小品、二人轉,一場場精彩的演出讓觀眾流連忘返。2008年以來,廣場文化活動中又加入新的元素,以“我參與、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我奉獻”為活動理念,全民健身成為廣場文化活動的又一大亮點,快樂健身舞步、魅力太極、活力秧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參與,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樺川縣在弘揚和傳承鄉土民俗文化上下功夫,逐步打造“一鄉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梨豐鄉書畫創作歷史悠久。上世紀90年代初,梨豐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在全鄉篩選出幾十人比較成熟的作品,成功舉辦第一屆農民書畫作品展,並組建了農民書畫協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協會由成立之初的4人,發展到現在的100多人,成員從九旬老人到學齡前兒童,書畫藝術得到廣泛普及。幾年來,這個縣不斷加大對“書畫之鄉”的扶持力度,縣文化部門投入資金8000餘元為書畫協會購買了筆、墨、紙、硯等,鄉政府還為書畫協會提供辦公室,為會員開會、交流、學習創造了方便條件。
以星火朝鮮族鄉特色民俗文化為依托,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星火朝鮮族鄉享有 “歌舞之鄉”,“體育之鄉”的美譽,農樂舞、長鼓舞獨具風格;摔跤、跳板、秋千等體育項目頗有民族特點。這些濃郁的、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氛圍,讓人們向往親身感受朝鮮民族特有的文化風情。2010年,樺川星火鄉民俗園文化產業項目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園區內集中展示了具有濃郁朝鮮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目前,民俗園二期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建成後年經濟效益可實現760餘萬元。
“農閑的時候就會到這裡看看書,打打乒乓球,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創業鄉豐年村農家書屋建立於2008年,現有可供借閱的實用書籍2800多冊,農家書屋已經成為豐年村農民茶餘飯後最理想的休閑去處。
近年來,樺川縣緊扣“文化惠民”主題,不斷夯實農村文化陣地建設, “文化大院”、“十、百、千”建設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相繼在鄉村“落地生根”。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更是突飛猛進。先後實施了體育休閑廣場、沿江公園改造及文化宮、文化館的修建改造,投資137萬元修繕了800平方米的文化館辦公場所和圖書館大樓;投資35萬元改建了400平方米的圖書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投資275萬元建設完成了9個鄉鎮的文化站,配齊配全了娛樂設施;建設105個“農家書屋”,引導、扶持建立了近100個群眾自發組織的業餘文化文藝團體,匹配健身器材130餘套。如今,農民有了文化陣地,農村有了文化隊伍,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