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五歲被拐賣 收養被虐待 小伙兒王玉國龍江尋親
2011-11-30 22:07:05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玉國和他的書法。聊城晚報記者張娜 張承斌 攝


王玉國在學習。聊城晚報記者張娜 張承斌 攝

  東北網11月30日訊(記者張強)“迎春春來到,思家家更遠。親人搖手盼,日落未曾歸。”這是山東省聊城市社會福利院王玉國在QQ空間中寫的一首詩。今年30歲的王玉國在5歲就被拐賣,從印象中的老家黑龍江到四川綿陽,再輾轉來到山東聊城。為了幫助王玉國找到家人,山東省聊城晚報給東北網記者打來電話,兩家媒體將攜手幫助王玉國尋家。

  聊城晚報記者張娜、張承斌向記者講述了王玉國的悲慘經歷。

  在王玉國不到5歲時的一個冬天,他和父親在火車站候車廳准備去四川,父親有哮喘病心髒不好,在火車站候車廳突然犯病。於是,父親給了王玉國一個地址,委托一個陌生人將王玉國帶到四川。到了四川綿陽後,王玉國與此人走散。一位三輪車夫把王玉國帶到了自己家裡,隨後就被賣到聊城開發區一個農村人家。

  剛開始時,養父養母待王玉國還不錯,後來養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對他的態度也日益惡劣。他每天都扛著竹筐去拔草,拔不滿就不讓吃飯,晚上和毛驢睡在一起。養父養母稍有不順心,就將他吊在房屋的木梁上,用做鞋用的錐子往王玉國腿上紮,還用火鉗燙他雙腿。

  一天晚上,王玉國無意間聽到了養父養母覺得自己是個負擔,決定活埋了自己,驚恐的王玉國連夜出逃。由於王玉國的雙腿表面皮膚已經潰爛,生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外加長期受虐待,致使走路很不方便。路人報警後,民警將王玉國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幾經輾轉,王玉國的雙腿落下了殘疾。8歲時,他被送到了聊城市社會福利院。

  在聊城晚報記者張娜采訪中,王玉國說,他還有爸爸、叔叔和嬸嬸。談到家人,王玉國的臉上浮現出了久違的笑容。“我想家,每年都想,總覺得要落葉歸根,時隔二十幾年,也不知道家人怎麼樣了。”

  在福利院生活的王玉國覺得很幸福,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在福利院的日子裡,王玉國自學了書法。雖然歷經生活的困苦與磨難,王玉國仍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他說,雖然遇見過壞人,但還是好人多。

  張娜告訴記者,王玉國依稀還記得自己的老家。他印象中的家附近有條大江,就是黑龍江,江面上有一座木頭浮橋,穿過浮橋向西南角走不多遠就到家了。有時候水大把浮橋衝走,就得劃小木舟過江。村前有條小河,有時有水有時無水。進村子時經過一個石頭橋,橋下很多黃泥巴。他家後面有一個磨坊,還有一個大坑。然而,王玉國對於家鄉的記憶也就僅停留在此,他甚至不記得自己所在地市的名字。“名字不太好記,小時候覺得很難記。”王玉國告訴記者。

  為了能回家,王玉國曾在尋子網、寶貝回家等網站上面發布信息,雖然與他聯系的人很多,但最後結果卻都很讓人失望。另外,齊魯電視臺《每日新聞》、浙江衛視《尋找王》等節目也曾報道過他的故事,但是都未能如願。他經常翻閱地圖,翻看黑龍江的每一個縣市地圖,可都沒能再找回有效信息。

  王玉國說:“我父親叫王金香,我叔叔是個瓦匠,他有個綽號叫‘泥娃娃’,嬸嬸、大爺、大娘等親戚我也有一點印象。”王玉國說,現在也不知道家裡人過得怎麼樣,父親是否還健在,每天晚上都特別想念他們。王玉國告訴記者,他的右耳耳郭有個小疙瘩,這個小疙瘩是他從小就有的。

  幾十年過去了,王玉國的家鄉肯定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就算是他現在回到黑龍江省,也不敢確定是否能找到家,只不過小時候從江邊回家的路依舊印象深刻。王玉國說,現在的他腿腳十分不便,回家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每逢過年,王玉國的思鄉情結便愈發嚴重,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泣。時隔二十幾年,王玉國仍然不敢聽東北二人轉,因為小時印象中,家的周圍都是那熟悉的調子。他曾在自己的日記裡這樣寫道“迎春春來到,思家家更遠。親人搖手盼,日落未曾歸”。

  在聊城晚報的幫助下,王玉國希望借助黑龍江東北網絡臺這個媒介,尋找到自己的親人。東北網也將與聊城晚報攜手幫助王玉國尋家。如果網民有意對王玉國伸出援助之手,或提供相關線索,請致電東北網報料熱線13604510123。

責任編輯:連冬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