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懷胎五個月查出感染艾滋病 『艾滋媽媽』的220天
2011-12-01 07:16:25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張宏岩 楊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日訊 去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年僅25歲的“艾滋媽媽”小晴剖腹產下一名男嬰。面對家人的祝福,她卻與丈夫焦慮地等待著孩子艾滋病檢測的“宣判”。日前,小晴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講述了得知自己患上艾滋病,到獲知孩子艾滋病檢驗報告結果,一位特殊母親的220天心路歷程。

  懷孕第23周“我竟然感染了艾滋病”

  懷孕已經5個多月了,隨著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我開始有做媽媽的感覺了。前兩天老公陪我到婦幼保健院做孕檢,並且做了免費艾滋病檢測。3天後,我在家接到道外疾控中心韓醫生的電話,他說我的艾滋病檢測報告出來了,呈陽性,我竟然感染了艾滋病。然而幾天後,老公的檢測報告再次擊倒了我,他也是陽性。

  是去年做手術感染的?還是老公?可既已成事實,猜忌又有什麼用呢,現在首要的問題就是腹中的孩子……

  懷孕第28周“我決定要生下寶寶”

  快一個月了,我每天都糾結在留不留寶寶的抉擇中。上次到醫院做孕檢時,醫生說孩子很健康,比同孕期的胎兒大。我和老公諮詢了婦產科和傳染科醫生,他們都說通過藥物母嬰阻斷生下健康寶寶。

  經過無數次掙紮,我和老公決定向家人隱瞞病情,生下這個孩子。婦幼保健院給我出了一份母嬰阻斷用藥方案,據說是采納雲南、上海等地區成功經驗的劑量,對孩子影響很小。我開始服藥,每天早晚各一次,服用一段時間後,我沒有其他感染者遇到的不良反應,我心中又重新燃起希望。

  懷孕第37周“有醫院接收我生產了”

  還有一周就要生了,最近卻因為找不到醫院生產而上火。好心的韓醫生為我推薦了另外一家地處偏僻的醫院,但親戚中有在醫院工作的,一旦捨近求遠在那家醫院分娩必然會引起懷疑。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要生了,卻有可能暴露病情。我感覺很沮喪,感染了艾滋病,乾什麼都覺得好難。幸好,在疾控部門的協調下,一家大醫院同意為我的寶寶接生。

  兩周後,經過剖腹產,寶寶安全地出生了———6斤7兩,很像我。

  產後第3個月“我的兒子終於沒事了”

  兒子特別可愛,這三個月我和老公全都沈浸在喜悅之中。不過孩子的艾滋病檢測始終是我心頭的一根刺,不知道兒子會不會被我感染上艾滋病。他還這麼小,那對我們全家太殘忍了。

  今天,我和老公惴惴不安地接到兒子的檢測報告,陰性兩個字讓我和老公懸著的那顆心終於“落了地”。

  而今,小晴的寶寶已滿一周歲,活潑可愛。雖然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窗口期”長達18個月,小晴的寶寶還要接受檢測,但孩子感染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一位艾滋母親的堅持

  “艾滋媽媽”小晴改變了記者對艾滋感染者的印象。

  在采訪小晴之前,記者還電話采訪了另外一名“艾滋媽媽”。令人遺憾的是,她是在今年分娩、哺乳後纔發現是艾滋感染者,暫時還無法確定寶寶是否健康。電話那端的聲音情緒低落,隱含著對孩子的自責和擔心……

  小晴的出現打破了記者對艾滋感染者的“個人定義”。坐在記者面前的小晴,年輕、開朗、渾身充滿母性。這個今年纔26歲的女孩,表現出超乎年齡的從容和淡定。在孕檢發現感染的情況下,她和丈夫沒有相互猜忌、埋怨、爭吵,而是勇敢地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他們選擇面對現實,為寶寶的健康努力……

  也許很多人想問,她是怎麼感染的?通過性、血液還是母嬰傳播?能夠確定的是,小晴是因前兩種途徑之一而感染了艾滋,但她沒有選擇怨恨、報復。與人們想象不同的是,大多數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後很多年內沒有任何癥狀,也不發生任何疾病,因此小晴可以像平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直到免疫系統受到病毒嚴重破壞,而那個過程還要經過很多年。

  小晴的孕產過程令人欽佩。透過清澈堅定的眼神,記者聽到了一個母親的心聲:我是艾滋感染者,也是一位母親。

  我們衷心希望,人們能夠消除對艾滋病的恐懼和壁壘,給小晴們以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