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日訊 入冬以來,哈爾濱市氣溫偏高,降雪量少,哈市市民感覺這個冬天不太冷。交通出行順暢,商場裡御寒用品滯銷。同時,松花江冰層厚度同比薄10厘米左右,采冰期可能推後一周左右。
天氣不冷市民感覺舒適
11月30日,哈市最高氣溫為-9℃,在防洪紀念塔靠近江邊的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正在玩冰爬犁、打冰?,也有人特意到冰面上感覺一下在江面冰上行走的感覺。記者注意到因天氣不太冷,很多人都沒有戴帽子,『都這時候了,在江面還不感覺太冷』剛從江面走上江堤的一位女士邊走邊說。一位來自北京正在拍照的游客呂女士對記者說:『我每年都來哈爾濱滑雪,現在一點都不冷,沒有北方的感覺,這次我是坐火車過來的,看見沿途的城市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反而有「冰城」之稱的哈爾濱沒下雪。』
一位在防洪紀念塔附近擺攤賣手套、帽子等配件的商家劉先生告訴記者,這裡靠江邊又是旅游區,所以帽子手套很好賣,往年下雪天冷的時候一天能賣1000多塊錢,現在有時候一天都不開張。
據了解,今年哈爾濱10月平均氣溫為8.0℃,比歷年同期高2.8℃,平均氣溫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來同期第3位,僅次於1990年、1998年;11月上旬平均氣溫為3.7℃,比歷年同期高5.5℃,11月平均氣溫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來同期第2位,僅次於2005年。據專家介紹,哈爾濱市氣候偏暖主要原因在於極渦偏在西半球、鋒區偏北,使哈市多數時間基本為暖空氣控制,而冷空氣活動次數相對偏少、強度弱。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哈市未來一周內氣溫比11月30日還將略有昇高,雖然哈市冬季前期氣溫同比較偏高,但未來氣溫情況還無法預測,現在說暖冬還為時尚早。
天暖樂壞了上班族
『天暖不遭罪,不下雪也好打車,今年的天多好啊。』哈市市民張麗娜說。張麗娜家住道裡區河鼓街,在買賣街的一家商場裡上班。由於她的單位有考勤制度,每天上下班都得按指紋打卡。以往她最怕冬季的下雪天,公交車擠不上去,出租車還打不著,提前2個小時出門都會遲到,但今年卻不同了,她說:『去年冬天對我來說簡直是噩夢。我們8點半上班打卡,碰上下雪的時候我不到7點就得出門,有時候好幾輛公交車都擠不上去,即使打車也得等個四五輛纔能找到一起合乘,有時候一個出租車上坐了4個乘客到不同的地方,結果我上班還是遲到被扣錢。僅去年冬天那兩個月我打車加遲到扣的錢就2000多元。今年好了,天氣暖和也沒下幾場雪,上下班非常順暢。』
哈市飛達出租車公司一位駕駛員告訴記者,冬天碰上大雪天冷,一個月能賺近1萬元,今年入冬這兩個月比去年的收入少了一半還要多,他說:『我們還是挺希望下雪的,下雪天打車的多,我們收入自然就高了,現在天暖和,打車的人少,更別提拼車了,我這個月纔拉了3000多塊,比去年這時候少了一半呢。』
御寒用品賣不動
受今年天氣較暖影響,哈市部分商場御寒衣物並沒有往年暢銷,有些棉靴、羽絨服雖然早就上架,但銷售量很低,這使得商家不得不提前開始打折促銷。在哈市尚志大街商圈的一家大型商場記者看到,鞋品專櫃中,市民多選擇購買的還是『二層皮』的單鞋,鮮有人購買雪地靴等棉鞋。專櫃的服務人員告訴記者:『今年的棉鞋在一個月前就已經上架了,但這幾天一直都不冷,所以賣得也不好,於是我們只能開始打折促銷。』在羽絨服專櫃記者也看到了同樣現象。市民選擇試穿和購買的多是小巧的棉服,相對保暖的羽絨服卻少有人問津。
同樣,家電市場也受到了『暖冬』的影響,電暖器等采暖用品銷售不旺。『去年冬天冷得早,我們商場各種品牌的電暖器平均一天能賣10幾個,但現在的銷售情況卻不樂觀。』哈市某大型連鎖家電商場的一位經理告訴記者。
松花江冰層比往年薄
松花江邊道外區民主鄉的漁民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江上冰層已達到一尺厚,在江上鑿洞捕魚,要先用鑿子敲開一層冰後,把碎冰淘出後,再用鑿子敲開第二層冰纔能到達江水面,而今年這時冰層只有20厘米左右,用鐵鑿子鑿幾下就可敲透冰面看到江水。往年這時家裡的面包車都可以開到冰面上,今年可不行。
據哈爾濱冰燈辦的工作人員介紹,正常制作冰燈的冰面,要達到近40厘米纔可以采冰,往年這時冰面可以達到30多厘米厚,現在只有20多厘米,往年采冰時間都在12月5日左右,今年看現在的溫度至少也得推後一周,具體采冰時間還要看近期的氣溫,纔能最後確定。同時,工作人員還表示,采冰期延遲只會讓冰燈制作的工期相對緊張一些,不會影響正常冰燈制作和展出。